白沙
时间:2023-06-15 作者:赵良冶 点击:次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全文在线阅读) > 白沙 赵良冶 白沙虽小,却不可小看,古老村落,历史文化可圈可点。粗略数来,纳西族文化发源地,木氏土司发祥地,白沙细乐肇始地,白沙壁画所在地…… 国庆大假刚过去,这里的早晨,已是寒意阵阵。 商业化之风,吹进这个原生态的村落。渔猎农牧,纳西族人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革。一条主街,餐饮、茶吧、店铺,开办几十家。小巷也不甘落伍,古老宅院装修一新,挂起客栈的招牌。 镜头中,闪现土特产商铺。一位卖刺绣扎染的老妈妈,让我兴致盎然。老妈妈一脸慈祥,通身纳西族服饰,双手戴玉镯,辅以五颜六色的刺绣扎染背景,十分出彩。 抓住时机,中景近景特写不停变换,角度上下左右快速挪动。 右边脚底,突然感觉不对劲,软软的,还有异味扑鼻。低头看,踩到一堆牛屎,热气蒸腾。前面,一条黄牛,正昂首阔步而去,没有丝毫歉疚。 好在,街边即是水沟,赶忙清洗。 一块肥皂递到面前,抬头看见老妈妈。没来得及道谢,人已离去。转眼间,老妈妈拿出扫帚撮箕,清扫路面的牛屎。扫完后,撒上取来的泥土,将残留粪便尽可能清除。 我有些吃惊,默默地盯着。两位路过的外国人,停住自行车,掏出照相机。我恍然大悟,顾不得擦拭鞋上的污垢,啪啪按动快门,记录下整个过程,包括忙于抢镜头的两位年轻老外。 拍人物像问姓名,多年养成的习惯。聊开来,知道这里是南街,老妈妈名叫毕蓝芳,今年七十五岁,儿孙满堂。几间铺面,加工扎染的院子,全是自家财产。 叫声毕大妈,请问为啥扫除牛屎?毕大妈说:“看见远方的客人踩在牛屎上,心头不安。我对不起你,让你弄脏了鞋子。” 我忙回答:“是牛拉下的粪便,与你毫无关系。”“不,牛屎在我家门口,是我扫迟了,对你不住。”毕大妈坚持己见。 终于闹明白,这条街的清洁,原本安排专人。只不过,村里牛羊多,放牧途经街上,随时会遗留粪便。这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门前有粪便,谁就会主动打扫。刚才的事,毕大妈认为是自己动作迟缓,让客人产生不好的印象。 有什么不好印象,纯属自个儿不小心。甚至暗自庆幸踩到牛屎,否则就遇不到这样的好心人。 为让老人放宽心情,我岔开话题,指着铺子里五颜六色的绣品,与毕大妈聊起纳西族刺绣。 话匣子打开,毕大妈居然是一位刺绣高手。 刺绣艺术,作为纳西族少女,个个都要学。小时候,看着妈妈飞针走线,面料上鸟儿飞翔,花儿绽放。心头羡慕手发痒,吵着妈妈教刺绣。 里边太多讲究:面料随意,绸缎、棉布、麻布均可;技法多变,平针、钩针、倒针、挑针、锁针各具其妙;色彩考究,除着意古朴厚重外,姑娘追求鲜艳,老妇讲究素雅;图案丰富,花鸟鱼虫到几何图案,写实夸张手法多变。 聊到高兴处,毕大妈邀我进屋,翻出几块绣片,说是奶奶和妈妈留下。绣片老旧,但做工精细,尤其各种几何形图案和色泽搭配,让我见识到上品刺绣的精妙。 毕大妈道来,村中刺绣代代相传,民间高手多,名声在外,以至誉为白沙三宝之一。哪三宝?就是壁画、刺绣、和氏中医,你都可以看看。 壁画是不看的了,收费太高。转身向北,往和氏中医,准确地说是玉龙雪山本草诊所而去。 小巷拐弯,一座老房子,门前挂诊所招牌。 走进小院,几间木屋,三五看病求医者,依次候着问诊。有村民,有游客,还有一位外国人。 诊所简朴,设施简陋。一看便知,门边端坐把脉的,必是医生和士秀。和医生慈眉善目,白头发白胡子,再加一身白大褂,格外打眼。 很是吃惊,和医生满口英语,同老外沟通交流。见我好奇,一位本村患者,讲起和医生往事。 和士秀一生坎坷,青年时学过外语,当过解放军。一身戎装的照片,放大后悬挂墙壁,可见当年潇洒英俊。各种原因,身患重病的和士秀,归家务农。为治病,踏遍玉龙雪山,采集中草药,逐一熟悉药性。十余年矢志不渝,不仅身体康复,还久病成良医,掌握了不少草药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