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琴声
2023-05-20 网友提供 作者:穷高 点击:次
来北京工作十好几年了,居然没有去过北京的胡同,说出来真是令人好笑。星期天无事,便想出去走走。于是,约了好友专门要走走北京的胡同,并且商量好要去北京最有名的南锣鼓喧巷看看。早晨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下楼、出发。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仿佛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或是每一块石头都浸透中国的古老文化。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地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未来……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在这里回荡。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就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等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因了这些名星的光芒,把个靳云鹏旧宅淹没于历史的岁月里,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这里的胡同很多,胡同里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就住在这雨儿胡同里,更有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依然在此涛涛声声。还名扬中外的菊儿胡同排列于此,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后一九九三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胡同里人来人往,处处彰显着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正当游兴正浓时一缕悠扬凄婉的琴声从前方飘来,顺着琴声的方向望去见有许多人围着老者,在聆听优美的琴声。我们来到老者的面前,只见老人正在拉二胡,他的面前放着一个破塑料桶,看样子是个乞丐。于是,我的心里在想,这老人也真会选地方,这个位置不仅人流量大,而且外地游客很多。于是,我停下脚步关注起老人来,只见来来往往的人是看热闹的多掏钱的少,我不禁感到有些失望。忽然,看到一位大娘牵着一个小姑娘,而小姑娘乘着大娘不在意的时候,从她手上抢过一个硬币,迅速地投进了身边的破桶里,老人拼命的点头表示感谢,大娘却立即拽了一下她的小手,小姑娘却倔犟地歪过头。这一小小的细节,让我的心里感到有种莫名的温暖,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于中,我建议老人换个位置乞讨。 当我走到老人的跟前,住桶里投了些纸币时,老人毫无反应,只顾埋头拉他的琴,连一声"谢谢!"都没有。难道还嫌少吗?我在心里踅摸,就问:"你这一天能讨得多少钱啊?""请不要用'讨'字,我在卖艺!"老人边回答边抬起了头。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老人是一个瞎子。 "卖艺?"我的心突然紧了一下,感觉一阵原始的酸楚在涌动。是啊!老人何尝不是在卖艺?他双目失眠丧失了劳动力,但他不乞讨,更不寄人篱下,因为他的心中拥有梦,他要自食其力,尽管没学习过拉二胡,但你看他拉得多投入、多认真,他是用心在拉啊! 跟老人相比,许多与我一样拿着副高工资的人,怨这怨那。偶尔加班,就觉得功劳比天还大,一点施舍,就认为尽倾家产了。心,已经在经济浪潮中变得浑浊,甚至还不如一颗稚嫩的童心啊! 琴声不断,向往的尽是美好。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的心,而我却是惭愧、悲哀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