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智慧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老子》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析】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色彩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

    “道”,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如何看“道”?

    道就是道路。最早的路在水边,因为原始人每天都要去水边饮水或取水,那时人们都是光脚板,光脚板踩在沙泥地上,脚上又常带着水,所以很容易踩出一条光溜溜的像“刀”一样的东西,原始人就把脚下踩出来的这种“刀”叫做“刀”,也就是“道”了。“道”就是“刀”的谐音,在甲骨文里“道”原本写成“刀”。原始人把“道”比喻成“刀”是很形象、很有意思的,从那以后,人类就一直行走在“刀”上。

    道就是路人。路人踩出了道路,我们一看见道路就知道这里有人。对于开路者来说,道路即路人。所谓“路人”并不只是“过客”,“过客”是引申出来的意思。而原意是“开路的人”与“正在行走的人”。

    道就是走路的方法。路教会了人走路,人使路成为路。地上的路有通衢、有歧路、有大路、有小路、有暂时的路、有永久的路。所有的路都有起伏弯曲,那么人就要用起伏弯曲的方法来走路,但也要尽可能走直线。人不应该被路引向远方,人应该把路引到近处。

    道就是“到达”。任何道都有起始与终结,按道(方法)走道(道路)的人将很快到达。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道(路人),那就是通向自身。

    其实,老子自己并没有故意高深自己的学说,他强调自己提倡的“道”“甚易知,甚易行”(七十章),老子虽然谈不上是一丝不苟的严肃学者,但他总不能拿着连秦皇汉武倾全国之力都追求不到的神仙术来说什么“易知易行”的谎话吧。可见,老子的“道”既不是非常玄虚的东西,也不可能是精神意念的东西,它的本原不过是最平凡的道路。“道”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老子通过道路的性质和作用引申出了带有事物发展规律性的道理,而道理则往往是事物生成、存在、变化的规律。

    庄子有一段话,对道的性质做了准确地论证,他说: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庄子·秋水篇》)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