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第三卷 第六章)(6)
时间:2023-05-03 作者:王蕙玲 点击:次
最后,沈从文站起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今晚我搭车去济南。我随时向你们报告情况。” 济南。 张奚若、金岳霖、梁思成从北平来了。 张慰慈、郭有守从南京来了。 张嘉铸领着一身孝服的阿欢从上海来了。 沈从文从青岛来了。 大家汇集在齐鲁大学校长朱经农处。 志摩的遗体,已由济南中国银行受徐家亲属张公权委托料理志摩后事的陈先生负责,从遇难处运到济南,装硷以后,暂停城中一个小庙里。 天下着雨,起先靡靡细密,渐落渐大,到达小庙时,附近地面已全是泥浆。大家没有撑伞,一行人默默地在雨下泥浆中一步一步走向小庙。 志摩已换上从济南买到的一套上等寿衣:青缎瓜皮小帽,浅蓝绸抱,外罩黑纱马褂,脚上一双粉底黑色云头如意寿字鞋。 志摩,一代诗魂,穿了这么一身与他性情爱好全然不相称的衣冠,静静地躺在当货栈用的房中的大大小小的陶土器罐中间。遗容无痛苦状,双目垂闭,形同酣眠,安详、恬静;仿佛刚刚写完一首长诗,摆脱了创作的苦痛、欢乐、激奋,放下纸笔,小想片刻,随时会睁开眼,笑着对大家说:“咦,你们怎么都来了?我做了一个飞翔的梦,现在醒了。” 阿欢一见父亲,号啕大哭,飞扑上去,舅舅一把抱住他,紧紧地搂住。朋友们无不垂泪掩泣。 志摩,属于大家的志摩,就这样,带着他的欢笑、热忱、坦白、无私的友情,永远地去了。 梁思成将一只用碧绿的铁树叶作主体,附上一些白花的希腊雕刻式的花圈轻轻地放在志摩遗体前。这是徽音和他通宵拭泪做成的。 当晚十点,张慰慈携同阿欢扶枢南下。 棺木运到上海万国殡仪馆,有人提出重硷,张幼仪竭力反对,遗体未被惊动。随后,设奠于上海静安寺,上海文艺界聚全哀悼。 十二月六日中午,北平举行追悼会,会场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二院大礼堂;会堂由林徽音亲手布置。鲜花丛下,玻璃盒内放着梁思成从开山脚下拾捡回来的一块残机木条。到会二百余人,丁文江主持,胡适报告史迹,丁再致答辞。 翌年初春,志摩灵柩归葬故土东山万五窝。坟墓是用厚实石块镶成的一只巨大石礅。碑石暂阙,等凌叔华手书碑文。 申如先生,老泪纵横;小曼抚棺哀恸,昏绝数次;幼仪和阿欢,母子相抱而泣。祭坛设在西山腰梅坛。全国名士,一时云集;花圈和挽联把一座苍翠的西山染白了。 悼辞挽联凝结着亲人、朋友的哀念和痛惜,化成了一声声呼唤,被天风吹上云际。志摩呵,你可听到吗? 考史诗所载,沈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尔本超然,岂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徐申如挽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陆小曼挽 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 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张幼仪挽 一周星两丧诗人,苏之南湖,浙之东海;八阅月重挥悲泪,昔哭老姊,今哭贤甥。 ——沈佐辰挽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连同时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何满,几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郁达夫挽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籁成诗,更忆招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谁怜推枕失声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