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墨守成规的怪圈(14)
时间:2023-04-30 作者:刘文清 点击:次
缜密的思考和规划为乔治带来可观的财富,他认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招徕财富必要的投资。 激发思维能力的三大秘诀 (1)不要忽视“理所当然”的事物 一名探险家史考特·拉夫曾说过这样一句幽默名言:“除非是最笨的老鼠,否则不会躲入猫的耳朵;但除非是最聪明的猫,否则不会搜察自己的耳朵。”有时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珍贵的资料就在眼前,我们却往往对它们视而不见。 以下所举便是常见的“忽略理所当然的事物”的例子。如果我们对60年代到70年代间自行车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就会发现在初期阶段前轮与后轮的大小是不同的,但逐渐地,前轮的直径愈变愈大,而后轮却愈来愈小。这是由于传动齿轮尚未发明(还没有人想到过),踏板直接装设在前轮的。以致竟有前轮直径长达1、5米的车型出现,是这类扩大前轮的车种发展的极致。 后来,这段历史发生了奇妙的转变。某些了解脚踏车结构的人寻找更优越、更安全的改良模式,于是联想到将传动链条的技术应用于后轮的转动。第一个完成这种装配的人便是H·J·洛逊。数年内,这种高安全性的便捷车型便广为使用了。 (2)关注其他领域 很多卓越的创意都是创作者从自己的事业领域外找到资料,然后再辗转运用到自己的范围之内而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方的设计家借用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派画作,构想出枪炮所使用的迷彩;数学家约翰·佛洛伊曼分析玩扑克牌的人惯有的动机,进而开发出成为经济模式的“游戏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使用的“无法解读”的美军密码,是以那巴赫族的语言为基础;橄榄球教练库努特·勒克尼在观赏歌舞表演时,由队伍的动态变化构思出着名的“四骑士”后卫防守战略;布里克林由会计学中获得财务分析表的概念,从而设计出名为“维西卡尔容”的微电脑工业程式。汤姆斯·爱迪生为同事所作的建议的确饶有深意:“要培养经常注意是否有人正利用新鲜有趣的资料进行构思的习惯,至于要如何在自己的问题上活用新资料,则须在多方面运用个人的独创力。” (3)找到更多的资料 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莱那斯波林说:“获得很多材料是得到好材料的最佳方法。”这句极富启发性的话,最初的含义是美材难求。而更积极的诠释则为:不论任何信息,对眼前的问题都可能会有所帮助,搜集愈广泛,便愈接近目的地。因此,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获取大量的“正确答案”,即使未必全部派上用场,但请把判断的工作交给法官执行吧,切莫因此压抑探险家旺盛的活力。 通常,摄影工作者在重要的摄影活动中会采用大量拍摄的方式,可能30张、50张,甚至数百张或者更多。他们事先安排妥曝光、照明、滤镜等变因,在不同的设定下大量拍摄,因为他们深知,可能只有二三张是真正出色的作品。诚如一位摄影师,坐上一艘捕鲸船,拍下近850张照片,但其中真正令他感到满意并乐于向朋友展示的,竟只有11张而已。 构想出“个人电脑”这个新语汇的电脑学者阿兰凯,就坚信搜索大量材料的价值。他表示:“即使是平时众所公认的强人,在酒后的闲谈中也会吐露,在他所找到的材料中,20个里面可能有19个是派不上用场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想出超越一般人的少数卓见,主要在于优异的想像力,以及材料多寡的差距。” 作为一个好的发明家,必须时时如此警惕自己:“那的确是一个方法,但并非最好的。”并继续锲而不舍地追求。愈不愿以一而足的人,愈能够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 到奇想中寻找灵感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奇思异想资源。奇想其实离现实并不是太遥远,许多昨天的奇想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1895年,美国曾组织一批科学家预测20世纪的科技发展。整整100年过去之后,人们惊愕地发现,不少由奇想而激发的重要的科技创新,如:飞机、无线电、核能、电子计算机等,几乎全在科学家们的预测之内。因此,创新思维专家推断说:奇想往往是一种超前的科学幻想,科学家与发明家应善于在人类的奇想中寻找灵感。 奇想之所以称奇,大多是因为奇想含有太多的荒诞,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关太空的奇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