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品质:美好人生的基石(8)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些花。”

    守墓人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你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让老妇人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过得满足并快活呢?“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因为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止于自己本身,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对别人的奉献。

    抬起头来做人

    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杜绝盲目的攀比心理。让孩子懂得穷人的一块钱或许比富人的一万块钱还要宝贵。

    那一年,有个犹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当我们有一百块钱时,我们捐出一百,那是我们的百分之百;当我们有一万块钱时,我们捐出一百块钱,那是我们的百分之一。“捐”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捐了多少,而在于我们捐出了多少比例;“捐”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是否与别人捐得一样多,而在于我们捐了别人所不能捐出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