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的基本权利
时间:2012-06-16 作者:田松 点击:次
在炎热的夏季,走在街头,可以随便买一瓶矿泉水,按照包装上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相信,这瓶水来自某一处山泉,或者某地多少米深的地下。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平常得引不起人们的注意。然而,按照《蓝金》作者的思想,这件事至少意味着:1.水成为商品;2.某一处天然水体大量地离开了它在自然中的位置;3.这将损害水源处的人的权利;4.这将破坏水源处的生态;5.这将导致全球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一切与现实相关的理论必然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判断之上。《蓝金》的作者们也对地球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判断,这个判断与我们惯常的想象截然相反。长期以来,水循环的概念深入人心,大部分人都相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学过大自然中水的循环。海洋中的水分子蒸发,升腾为云,被各种季风带到全球,以雨和雪的形式降落到大地上,成为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最终流入大海。在我们以往的观念里,这种循环永不停息,不会因为人类的活动有所改变。虽然人们知道,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虽然人们也知道,地球上的淡水已经遭到了人类严重的污染。但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科学和技术之上,相信污水治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将会解决人的困境,并将满足人的更多需求。这种鸵鸟政策使人们依然乐观地保持着并加强着现在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蓝金》的两位作者看来,地球已经岌岌可危了——地球上的淡水已经到了临界状态,并且正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如果不迅速地、果断地采取措施,人类将万劫不复。 《蓝金》提供了很多人们不常见到的资料和观点,在一篇短文中难以一一道来,只能举几个例子:比如关于淡水资源的紧缺,多数人只有总体印象,没有具体了解。节水宣传的对象往往是普通公民,似乎缺水是由于生活用水造成的。这一点虽然也是缺水的原因之一,因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然而,“家庭用水和社区用水只占人类总用水量的10%”。按照本书的观点,淡水资源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工业用水:不但传统工业,石油生产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水,作者还特别强调了高技术企业如硅谷对水的大量耗费和污染。 2.大农业用水:建立在过度灌溉之上的大农业其实是工业化农业,使得很多江河水量减少。干旱地区靠大量抽水强行绿化,在长时段看得不偿失。这些将导致土壤沙化,盐碱化。 3.地下蓄水层的水被大量抽取,而得不到新鲜水的补充。地层塌陷,将导致全球蓄水能力不可逆转地降低。作者特别用了一小节说到了中国,“全国范围内,水井不断地神秘干枯,地下水位下降。”北京的地下水位在过去的40年里下降了37米。 4.大面积的城市、高速公路导致地球表面的硬壳化,使得下降的雨水不能充分地渗入土壤,而直接流入大海,陆地淡水缺少足够的补充。这部分估计的数字非常庞大,如果全世界都以斯洛伐克差不多的速度城市化,“意味着全球每年大约损失18000亿立方米的淡水,同时使海平面每年增高5毫米。” 5.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海平面上升,陆地蓄水能力下降。 6.森林大量砍伐、湿地消失,也导致陆地蓄水能力下降。 7.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大坝和水库改变了水的自然状态,产生若干后果:表面积增大,蒸发量大大增加,全球每年从水库蒸发掉的水量估计占人类各种主要活动消耗淡水量的1/10;剩余水的含盐量必然增加,导致水质和土壤变化;对全球变暖产生不利影响,蓄水时淹没的植物被降解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淡水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 耗费与污染是并存的。作者也给出了造成大量污染的若干原因,除了我们熟知的造纸、化工、农药、化肥等工农业污染外,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比如: 1.水库使土壤中的汞进入了食物链,富集起来,对人类直接造成了危害。案例是加拿大魁北克克里族人,他们吃了附近水库中的鱼,汞中毒比例高达64%。 2.大农场养殖的肉食动物,产生的大量粪便根本无法安全存放和排放,造成严重污染。 3.全世界每年生产2万亿美元的化学药品,其中大部分最终将进入水源。现在每个生活在北美洲的人身上带有至少500种一战以前闻所未闻的化学物质。 4.很多新兴产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业用水。生产一辆小轿车需耗水40万升。计算机工业需要大量的去离子水来维持生产。仅在美国,工业用水将很快达到15000亿升,同时产生3000亿升的废水。 …… 由于这些耗费和污染,作者对全球水源的现状极为悲观,这从其部分章节的标题如“濒临灭绝的地球”、“充满毒物的世界水系统”等便可略见一斑。而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还在加剧水的危机。“除非人类根本改变目前这种用水方式,否则全世界在25年内将有一半到三分之一的人处于极为缺水的状态。” 水的匮乏和污染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了侵害。而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穷人遭到的损害更加严重。比如:在秘鲁利马市,穷人因不能享受到自来水,不得不从水商那里买水,并用可能已遭污染的水桶带回家,水价高达每立方米3美元;而富人家中相对洁净的自来水只需要每立方米0.3美元。1994年,印度尼西亚大旱,很多居民水井干涸,但是高尔夫球场每天依然耗费1000立方米的水来保养草皮。1997年到1999年,连续3年旱灾使塞浦路斯河流断水,政府下令农村用水削减一半,同时却保证该国每年200万游客用水不受影响。1996年,阿尔布开克居民被要求裁减30%用水量,设在当地的一家软件公司——英特尔公司——却被允许增加30%的用水量。并且英特尔的水费只有该市居民的1/4。在某种意义上,富人(富国)享受着人类目前这种生活结构的好处,穷人(穷国)承担着它的代价。 水的日益短缺使很多大公司认识到水本身作为商品的价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经销水资源。这种行为得到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WTO等国际机构的保护和支持。 1999年,以向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和减免其所欠债务为交换,世界银行成功地迫使莫桑比克将其水服务私有化。此事的直接受益者是布伊格-索尔公司,它得到了向250万莫桑比克人提供水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长期合同,每年可得约900万美元收入。世界银行在向许多非工业化国家提供贷款时都采取这种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