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心态决定人的一生(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在美国一座曾经很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条人来人往的街道,有一个盲乞丐每天都在街边坐着。他总是笑眯眯的,每当感觉到有人走近时,他就会友好地跟他们打招呼。大家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个盲乞丐每天都如此快乐,他难道不为乞讨不到更多的钱忧愁,不为自己的境况悲伤吗?于是有人猜测,那个乞丐不是凡人,所以无忧无虑;也有人说,他可能是个来自疯人院的疯子。终于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上前询问盲乞丐为什么每天都如此开心。盲乞丐开心地笑了,他说:“因为无论怎么样,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看到世界是光明的,所以就无比的快乐。”小伙子很不解,于是又问道:“您分明是个盲人,怎么能看到太阳升起呢?”那乞丐捋捋长须,说:“孩子,难道双目失明就无法看到这世上的阳光了吗?”

    人生阳光与否,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环境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另外一种境界。如果我们的内心觉得满足和幸福,我们就快乐;我们的心中充满灿烂的阳光,外面的世界也就处处充满阳光。

    面对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和看法。在解读生命的同时,每个人也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和处世智慧。在生命停泊的港湾,你可以沉淀、驻足、优游,也可以暂停、休息、思考,或者选择暂时的空白,也许你还可能因此而获得生命的觉悟。

    我们何不为自己的心灵敞开一扇门,让自己通向更高层次的觉悟,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和本我愈加接近,最后,获得成功的人生。

    心向太阳,你就不会悲伤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玛莉·马特琳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把手举了起来,但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司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

    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自卑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为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时,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尽管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的心是向着阳光的,就不会感受到悲伤。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地去做,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快乐本来不需要刻意为之,为快乐而快乐,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惊喜,尽情发挥,你会发现,这种“碰巧为之”的乐趣是任何既有的娱乐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