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资本之思维勇气篇(20)
时间:2023-03-23 作者:刘文清 点击:次
当丹尼尔的眼睛在缝针时,他的妈妈在飞机上,正结束演讲准备飞回家,麦可父子俩离开医院后就直接把车子开到机场,丹尼尔的爸爸在门口和他妈妈打招呼,告诉她丹尼尔在车内等她。 “丹尼尔在车内?”他妈妈问道。 “他发生了意外,但他会好起来的。”他爸爸回答道。 对一个必须经常旅行的职业妇女而言,最糟的噩梦成真了,他妈妈快速向车子奔去,以致高跟鞋的鞋跟都折断了,她打开车门,戴眼罩的小儿子俯身向前,对她展开双臂,哭着说:“哦!妈妈,我很高兴你回来了。” 他妈妈把他搂在怀里啜泣,告诉他当救生员打电话来,而自己却不在时那种内心的自责与难过。 丹尼尔却安慰妈妈说:“妈妈,没关系的,反正你又不知道怎么冲浪。” “你说什么?”他妈妈问道,这下真的被他的逻辑搞混乱了! “我很快就会好的,医生说我8天后就可以再下水了!” 他疯了吗?他妈妈原本想跟他说35岁以前都不准再靠近水,但相反的,他妈妈没有说,只祈祷他能永远忘记冲浪这回事。 接下来7天,他一直向妈妈要求让他再回去冲浪,第八天他妈妈坚决地跟他说了第100次“不”,他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把妈妈打败了。 “妈妈,你不是教我们不能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吗?” 接着他拿给妈妈一件东西以便收买她,那是一首兰斯登·休斯(LangstonHughes)的诗,诗框在画框里。“因为这首诗让我想起你,这首诗在提醒我不要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她拯救了219人 只要肯付诸行动,不怕碰钉子,而且有毅力坚持下去,天底下没有做不到的事。 贝蒂·杜丝代女士一生行善,她的事迹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1975年4月,越战打得正激烈时,她决心拯救400个当地的孤儿,以免他们流落街头。先前她已收养了5个越南孤女,她的前夫,派屈克·杜丝代曾有过一次婚姻,他与死去的妻子早已育有5个子女。 汤姆·杜利1954年曾在越南担任美军的海军医官,他帮助过不少难民逃离战火。贝蒂表示:“汤姆·杜利是我心目中的伟人,他改变了我的一生。”由于受到杜利著作的影响,贝蒂拿出她所有的积蓄,利用假期前往越南,到当地的医院或孤儿院服务,多达14次。她曾在西贡一家由一名阮太太负责的“快乐地”孤儿院服务,与院里的孩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阮太太在贝蒂的协助下逃离了越南,前往美国佐治亚州,与她的10个孩子同住。 贝蒂个性积极,有了困难就会想办法解决。当她知道原孤儿院那400名孤儿即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后,她立刻打电话给阮太太,表示她会赶去越南,收养全部孩子,把他们带到美国来。这是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但贝蒂下定决心要救出这些孩子。她的这段事迹后来还被拍成电影《快乐地的孩子》,贝蒂一角由雪莉·琼斯饰演。 她开始四处奔波,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筹集必要的经费,包括接受捐款。她坚定地表示:“我要让这些孩子在美国温暖的基督教家庭中成长,绝不让他们受到战争的摧残。”这个信念是她最大的动力。 某个星期天,她由佐治亚州的班宁堡出发,前往越南,经过两天的行程,抵达了西贡。一踏上越南的土地后,她开始马不停蹄地四处协调,希望能克服种种障碍,在周六早晨前将400名孤儿顺利地送上飞机。但就在她抵达时,社会福利局的官员临时通知她,他们只能核准10岁以下的孩童离境,而且这些孩子还必须有出生证明。然而这些战时孤儿能保住小命就算很幸运了,哪有可能拿到什么出生证明呢? 贝蒂硬着头皮,到当地医院的小儿科部门,为够资格的219名孩童争取出生证明。她回忆道:“我根本不知道这些孩子的亲生父母、出生日期和地点,我只好全部自己编造。”这是这些孩子安全离开此地的唯一希望,若是错过这次机会,他们就只能永远陷在此地了。 贝蒂接着得为孩子安排住处而伤脑筋。她打电话给班宁堡的军方,请求支援,但遭到拒绝。她转而向陆军上将陈情,也碰了一鼻子灰。最后她只好求助于陆军最高长官,无论她如何强调这件事有多急迫与重要,长官仍是不肯给予正面答复。然而贝蒂并不灰心,她为此事已付出如此多的心力,绝不能这样半途放弃。她知道长官也是佐治亚州人,所以她打电话给长官的母亲,恳请她助自己一臂之力。果然隔天晚上,长官亲自来电向贝蒂表示,他已安排好班宁堡的学校,可暂时让这些孩子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