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No more fear No more sorrow 一【不止不休观后感】

    青年导演王晶的处女作,其实你要让我谈电影哪里技术多么卓越,剧本多么精彩,结构设计多么巧妙,我说不出来,因为它看上去和一部评价普通的影片区别不大。但是,作为一名医学生,看完真是感受颇深,这是一部社会意义远大于其本身的作品。或许有人说,这话题也过于老套了吧,千禧年的故事搬到二十年后,有什么现实意义?问题早已解决,政策也已出台,这片子对问题解决没有实质意义啊。且不说这三年巨变间你是否见过或经历过片中类似的场景,就去问问你身边的人对乙肝病人是什么看法,你或者他们真的了解乙肝吗?也借此我想说说当我们谈及传染病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No more fear No more sorrow 一【不止不休观后感】

以下为可以不看,但我建议你不看电影也要看看的科普部分

   先从乙肝说起,乙型肝炎病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的病原体,它的传染源主要是乙肝病人以及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论是潜伏期、急性期还是慢性活动期,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有传染性。而片中一直在说的携带者,因为他们的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所以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至于传播途径,正如片中所言,血液、母婴、xing传播。输血、移植、手术、注射、纹身,哺乳、分娩、xing行为等等都可以导致病毒的传播。

   在临床表现上,可以是无症状的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重症肝炎。而乙肝病毒的感染和肝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我们每年的体检,电影中的乙肝五项都是什么,都有什么意义,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所以它是感染的重要标志,也是影片中我们看到献血的筛选必要指标。而抗HBs是HBV的抗体,它可以在乙肝感染后或者接种疫苗后出现。HBeAg是乙肝的e抗原,它的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有较强的传染性。抗HBe则表示机体已有免疫力,传染性降低。抗HBc是乙肝的核心抗体,它比HBsAg更敏感,抗HBc-IgM阳性表示传染性强,而抗HBc-IgG是感染过HBV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难发现,不是说感染乙肝病毒就能和有传染性划上等号,关键是看HBeAg和抗HBc-IgM。当然,打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也建议大家有时间去检查一下抗体,看看是否需要补种。

回到影片本身

   昨天我也看到一篇评论,他讲导演一直在试图将乙肝病人和乙肝携带者做划分,是的,我们如此强调“携带者”,“不传染”,意义在何?当我们讨论传染病时,讨论的是这个患者不具传染性,所以我们不要歧视他吗?如果他传染,我们就可以歧视了嘛?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而影片对于撤稿问题的处理,我感觉韩东的转变有些生硬,但也是此处,让我思考了不少。记者,在于报道事实、报道真相,他选择撤稿,我们无法批评他过于感性,也正是如此,我们也无法批判患者们体检作假的行为。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反思问题的地方。毕竟“这世上有哪件事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是吧。

   其实影片不足之处不少,比如苗苗的角色过于扁平工具人化。电影前后转折太大,主题不统一,是想谈记者的理想主义,还是想谈乙肝的反歧视,内容塞得有些多却又不能完全展现。至于影片结尾段的喊话确实有些生硬,观感一般般。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处女作,这部影片远超预期,开头报社场景、中段拖着行李走在街头、以及两处漂浮的设计都可谓精彩。

   写这篇文章的同时,耳机里在单曲循环中joyside的If there is a tomorrow,不是记者,不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不敢贸然评价,但作为医学生,未来的医生,我深感此类影片的意义。听说也能看到片子改动不少,致敬韩东的理想主义,也致敬制作团队的理想主义。

It burns like a star,will bring a new dawn。

  



    作品集不止不休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