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离开“浪浪山”更好的选择
2023-03-21 网友提供 作者:燕墨de缘分 点击:次
年初,动画《中国奇谭》横空出世,第一集中小猪妖的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说出了我们打工人的心声。 从此,"浪浪山"俨然成了等级森严、虚耗内卷、冷酷无情的代名词。 而当我们拥有选择的机会时,又是否真的要离开呢?
(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离开"浪浪山"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钱多事少离家近",历来是打工人最质朴的理想,也是多数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简单说来,不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为柴米油盐所困扰,陪伴家人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把我们拉回现实的,是上级领导的喋喋不休,工作之中的文山会海,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和个人进步的遥遥无期。 我们早已不堪重负、无力吐槽。似乎离开"浪浪山",就能摆脱一切不顺。 事实上,"浪浪山"不是一座孤峰,它的外面,也不是一马平川。 黄石公曾告诫世人:"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理想的世界,即使是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也无法实现。 如果有一天真的离开了"浪浪山",或许不是我们厌倦了它,而是它淘汰了我们。 (二)妥协与斗争的决择: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浪浪山"?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必须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赋的职务。" 置身"浪浪山",我们就是在执行国家、社会赋予的职务。 唯命是从、逆来顺受的妥协,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天赋;以我为尊、仗"意"直言的斗争,不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务。 唐僧师徒是自由度最大的创业者,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 九九八十一难,全都需要自己去闯。稍有不慎,便只能任人鱼肉。 离开了"浪浪山",我们无所依靠,必须要直面烈日炎炎、雨雪冰霜。 权衡利弊之下,一日三餐的温饱已是难得。 我们想离开,从来都不是因为"浪浪山",而是那颗欲求不满的心。 如何面对"浪浪山",就是如何面对我们自己。 (三)躺平与奋斗的辩证:还在"浪浪山"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躺平并不只代表荣辱不惊、随波逐流,还有平和的心态,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奋斗也不一定是尽日穷夜、透支生命,还有不懈的动力,虽"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两者都是身心的自我调节,辩证地理解和运用,才是打开适者生存法则的最佳方式。 失落时不妨一笑而过,没有人会怪你疯癫。成功时切记收敛锋芒,骄傲会让人迷失方向。 明代思想家洪应明认为:"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既不放弃梦想,也能面对现实。 既不无原则妥协,也不无原则斗争。 既不谴责躺平,也不嫉妒奋斗。 是否离开"浪浪山",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时常检视内心,问问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做什么,坚守初心、善始善终。 能够做到问心无愧,纵有千万座"浪浪山"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