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充沛的妙招(8)
时间:2023-03-17 作者:刘文清 点击:次
法国伟大哲学家蒙田把下面这句话奉为一生的圭臬:“伤害人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他对事件的看法。”而对事件的看法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到底在做什么?当你情绪困扰、神经紧绷时,你可以改变你的心理态度吗?我还是会告诉你,正是如此!不只如此,我还能告诉你怎么做,也许这要费一点事儿,但没有什么秘诀。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通常的看法认为,行动是随着感觉而来,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我们能使自己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就能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这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只凭“下定决心”就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却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而一旦行为发生了变化,感觉也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 他继续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发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十分简单的办法是不是真的有效呢?不妨试一试:脸上露出十分开心的笑容,挺起胸膛,深深地呼吸一大口新鲜空气,唱段小曲——如果你唱不好,就吹吹口哨……这样一来,你很快就会领会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意思了:当你的行动显出你快乐时,就不可能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这是一个能造就生活奇迹的基本自然规则之一。我曾认识一个家住加利福尼亚州的女人——我不想提她的名字——如果她知道这个秘密的话,也许能在24小时之内,把所有的哀愁一扫而空。她是一个老寡妇,生活得十分悲惨,也从来没有试过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如果有人问她感觉如何,她总是说:“啊,我还好。”但从她的表情和声音里,你能体味到她仿佛在说:“唉,老天,如果你能碰到那些我所遭遇的烦恼就能明白了。”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女人的情况比她还糟。而事实上,她丈夫死后留给她的保险金足够她维持生存,子女也都已成家,能够奉养她,可是我却很少看见她脸上有笑容。她整天抱怨三个女婿太差劲,太自私——虽然每次在他们家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她还抱怨自己的女儿从来不给她礼物——可是自己却把钱看得死死的——所谓要“替未来打算”。这样的人多么令人生厌。 事情一定就是如此吗?不!她完全可以使自己从一个满腹牢骚、挑剔吝啬、不快乐的老女人变成家中备受尊敬和喜爱的一分子——只要她愿意,完全可以做得到。完成这种转变,她只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赋予别人一点点爱就可以了,而不是总抱怨自己的不快和不幸。 我认识一个名字叫做英格莱特的印第安纳州人,他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十年前,英格莱特先生得了猩红热,康复以后又发现自己得了肾病。他四处求医,找遍了偏方秘方,但谁也无法治好他。 不久,他又得了另外一种并发症。医生说他的血压已经到了最高点,已经无可救药了,最好是马上料理后事。 “我回到家里,”他说,“在了解到我所有的保险金都已经付过了之后,我坐下来默默地沉思,向上帝忏悔自己以前的过失,心中充满了痛苦。我让自己的妻子和家人感到难过,自己更是陷入颓丧的情绪之中。然而,在经过一个星期的自怨自艾之后,我对自己说:‘你简直像个大傻瓜。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那么趁你还活着的时候,何不快快乐乐?’ “于是,我挺起胸膛,露出笑脸,显得一切都很正常。我承认开始的时候十分费力,但我强迫自己变得开心,这不仅有助于我的家人,对我自己也大有帮助。 “后来我发现自己渐渐好起来——几乎与我装出来的一样好。这种改进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到了今天——原以为已经该躺在坟墓里几个月后的今天——我不仅很快乐,活得好好的,而且血压也降了下来。当然,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一直想到会死、会垮掉的话,那位医生所预言的就会实现了。可我给了自己的身体一个自行恢复的机会,别的人或事都毫无用处,除了改变自己的心情。” 让我向你提一个问题:如果让自己觉得开心、充满勇气而且健康的思想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你我为什么还要为一些小小的不快和颓唐而沮丧呢?如果让自己开心能够创造快乐,那么为什么要让自己和家人、朋友不高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