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游万仞(9)
时间:2023-03-01 作者:谢丽 点击:次
面对装满了书柜的书,我更多的是有一种生命的充盈感。在值夜班后的深夜12点,我回到家中,大脑还在飞速地转动着。我便会来到书房,轻轻地打开一本书。随着指尖在散发着香气的书本上缓缓滑过,我的心便会立刻平静下来,在芬芳的嗅觉中,似乎可以感受到生命轻微的颤动。 一本书,就是我的一个朋友,一本好书,就是我的一位挚友。从原来工作的地方迁移过来后,我一度缺少结交朋友的冲动,而读书就成了我稀释生活中寂寞的一种方式。在这座小城市里,我时常感受到一种文化缺失的悲哀——女孩子们很少有能够静坐下来,稳稳地与书籍对话的。至于乐于买书滋养生命者,更是少之又少。偏偏我又是非常喜欢书籍的人,以至于每月工资中不少的一部分,都“过户”给了当当网的书店。读书可以积累知识,沉淀思想,如果没有付之于行动,现实也不会产生多少改变。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读书的乐趣——这是一种迷人的思维游戏。 只是,读书读多了,便会发现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存在的基础”。在我所阅读的书中,触其真实者真是少之又少。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20多年生存的经验告诉我,存在的基础就是物质。 我从来不是什么“乐活”族,没有那种年轻的潇洒劲儿。我也很理解生活的残酷,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作铺垫,我们又哪有人生的幸福可言?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没有物质的保障,将如何安放我们从容自由的生命和新鲜活泼的爱情?靠什么抚养我们爱情的结晶?以什么为依托来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然而,在我读过的很多书中,却没有以浅显的文字阐述过这个道理的。理想充满着“阳春白雪”的高尚感,让一代代文学青年,以为爱情和梦想比维系生存的面包更重要;以为生活只是理想主义者那爬满青苔的窗子。张爱玲被誉为最懂生活的作家,然而在她的笔下,人生也只是那爬满了虱子的一件华美袍子。我想,如果理想不能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那么它也只能是患有伤残的小苗,永远不可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同时,在一些文化类题材的书中,也很容易让人把生活想象成一个“阳春白雪”的过程,而忽视了生活中那些“下里巴人”的俗常。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和幸福的关系,与积累与创造的关系是十分相似的。生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渴望的幸福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自然就会得到期待中的幸福与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那么你就会明白,生活真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为了那些被创造出的快乐和幸福,我们飞蛾扑火一般,在生活中将自己燃烧起来。燃烧不是毁灭,而是另一种意义的涅槃,破茧而出的一刹那,才是最幸福与眩晕的时刻。 我所深深迷恋的,还是那激情燃烧的过程。长时间被岁月的光阴炙烤,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合成着自我的正能量,那是一种对自己的期许,更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等待——这就是一个在生活中积累的过程。而生活中快乐的种子,正在生活与幸福之间轻声地萌动着。 中年情绪 一条网上的招聘信息,引起了我内心的阵阵波澜。工作的地点是在北京——我自然知道,以我拖家带口的状况去北京定居挺难的。但是,心里还是有一种深切的向往。 然而,转念一想,在这座小城市里,我不是也收获到了青春时节期待的幸福了吗?在这里,我拥有一位勤勉踏实、与自己心灵相依的爱人,有了一个聪明可爱、像天使一样的女儿,有了房,有了车,有了稳定的工作职位……人生如此,苛求得不能太多。但是,我心中有着隐隐的遗憾——那没有“折腾”够的青春梦想,那人生的理想,也常常在我的心弦上,时不时地拨动一下……梦想的音符,有时轻微,有时强烈。而我,也越来越感受到一种人到中年的无奈。 青春是一样的,中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清楚地记得,父亲的中年情绪就是这样的。 有一次,父亲因为一点小事和母亲闹了矛盾。父亲在和母亲争吵后,开始大哭。我生平唯一的一次,看到的一个身为人父的男性的大哭,父亲说:“我要给你们留下一笔钱,然后去俄罗斯。”我不解:“爸爸,你去俄罗斯干什么?我是不是就不能常常见到你了?”父亲很伤感地摸了摸我的头。最终,他没有去成俄罗斯,而是一口气把我和弟弟培养成了硕士生和博士生。他自己勤勤恳恳地在公务员的职位上,做到了单位的一把手。他和母亲在相爱、相知中度过了三分之一个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