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明·李贽 (1527-1602)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十二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岁至四十五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他耳闻目睹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等现实,深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由于与那些昏官迂儒的格格不入,五十四岁时毅然辞官。 其一生性格独立,崇尚高洁,不愿受人辖制,尤其不愿与庸人、奸邪之辈往来。并坚持独立思考,不泥于前人乃至圣人学说,即便学于儒家却鄙视腐儒,修于佛门却厌恶市僧,参于道学却不屑于奇谈怪论。因此常被那些守旧文人、伪佛道学者以及龌龊官僚所诟病。但他的对传统观念勇于批判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影响甚广。李贽为立志参学、结识知己,整个后半生漂游在外,直至七十二岁时死于狱中,都是友人为其发送建冢。 其主要作品除《焚书》《续焚书》外,还有《明灯道古录》《藏书》《续藏书》等。本诗集由《焚书》《续焚书》整理编校,卷一收录凡八十六题,计一百四十八首;卷二收录凡八十四题,计一百四十五首。
【赏析】
作者通过《拜月》《西厢》和《琵琶》作比较,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其中的差别与不同,令人身临其境,沁入心脾的文章往往都是内心灵感爆发,妙然天成;力求文字优美的文章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难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意境。揭露了作者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提倡内心灵感爆发的创新意识,不要抑制在八股的范围内,同时批判了封建礼教。认为“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提倡民主。作者还主张饮食男女即是人伦物理,所以认为《拜月》和《西厢》那种反礼教的情节是都是真实的,而《琵琶》加上许多粉饰,虽极求工巧,针绒细密,却不是出自真性情,情节结构也是勉强加上的。借此来提倡“童心说”的真性情,反对孔孟礼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