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杜牧为这位美女写了首长诗,但她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01

 

  公元9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唐王朝似乎遭遇了冰冻。

  日本人非常好学,曾对大唐推崇备至。

  从公元630年开始,他们多次派出遣唐使。

  使者们交了不少学费,进献了不少宝贝,学会了很多技术。

  慢慢地,他们觉得这个帝国已老朽,不值得学习。

  公元838年,唐文宗李昂御宇期间,他们勉强派出了历史上最后一批遣唐使(由藤原常嗣带队)。

  经过安史之乱和军阀们的轮番折腾,大唐已经毫无生气。

  它暮年的喘息和收缩,就连最迟钝的人都能感受到。

  ……

  这一年,除了最后一批遣唐使值得铭记,政治外交别无大事。

  诸帝才庸,宦官专权,边乱不断,一个无比平庸的年代。

  而文坛上,一位诗人悄悄酝酿着惊天名篇。


杜牧为这位美女写了首长诗,但她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02

  萧瑟冬夜,寂寞洛阳。

  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满怀忧伤,辗转返侧,难以入眠。

  既然如此,干脆铺开麻纸,开始奋笔疾书。

  那麻纸,纵28.2cm,横16.2cm,手触之,有些冰凉。

  刚写下“张好好”三个字,年轻人英俊的脸上,已经满是泪水。

  这个名字一度让他热血沸腾,是他的最爱。

  现在他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纪念那段去而不返的岁月。

  他时而停顿,时而走笔;时而轻叹,时而抹泪。

  搁笔之时,晨曦已现。

  那首诗墨迹未干,文辞清秀无比,看起来是一气呵成(无一笔一画的修改)。

  读之,既有鲜艳画面感,又能感受到作者喷薄饱满的情绪。

  他一定不知道,这幅情绪驱动之作,后来会永载史册。

  就如当年王羲之酒后狂书《兰亭序》,也没想到它会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如今,《张好好诗》静静躺在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出的那种。

  目前我还没看到这幅惊艳之作,但相信有一天会看到。

  特别期待。

  在此,要感谢杜牧先生,感谢张好好女士,感谢捐出此画的张伯驹先生,感谢故宫博物院。

  更应该感谢的,是杜先生和张女士的人生邂逅。

  《张好好诗》书法


  03

  杜牧,唐诗江湖最后一个传奇,一生留诗514首。

  其实在49年人生中,他写过的诗,远远不止这些。

  他晚年心情不好,经常喜欢火烧诗稿。那蓝色火苗升腾而起,他竟然有一种解脱的快乐。

  所以,他的诗作能留存后世的,不过十之二三。

  照这个比例算,他的一生,应该创作了近2000首诗。

  不得不说,特别遗憾,十分可惜。

  前些天看汪曾祺后代的访谈,才知道汪大师将许多文章投给编辑,不管是否采用,往往不留底稿。

  很多优秀篇章因此消失无踪,智慧幽默的火花无处找寻。

  在保存介质稀少的年代,这几乎是每个作家的宿命。

  ……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杜牧的金句还是很倔强。时过1200年,还经常亮瞎你的眼。

  下面这些句子,你一定会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当然最有名、最能体现他个性气质的,还是那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很多人因此得出结论,杜牧应该高居“古代最爱逛青楼名诗人排行榜”榜首,不接受反驳。

  他也许不是个专情的人,却是个很深情的人。

  上面那些金句就是依据。

  在我看来,他的自我标榜,并不可信。

  就像李白自称“十步杀一人”,其实诗仙是在吹牛皮,李白虽孤傲,却是个老好人,手上很干净,没有任何人的鲜血。

  ……

  《张好好诗》,并不是杜牧最有名的作品,却是他唯一留存于世的实物。

  他对女性的怜爱,对世事无常的慨叹,在诗中一览无余。

  女人是世界上最容易激发诗人灵感的生物,尤其是色艺双绝的伎女。

  特别强调一下,这样的女子,在古代只卖艺不卖身。

  张好好,就是这样一个好女孩。


  04

  杜牧的27岁,正处于一生中最拉风最得瑟的时刻。

  4年前,作为一个军事和治乱爱好者,他写下了著名刷屏文《阿房宫赋》,一句“楚人一炬,可惜焦土”,令天下读者惊喜又流泪。

  对很多人来说,这么牛叉的文字,在李白杜甫白居易死后,已经好多好多年没见过了,他们第一时间记住了作者的名字。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