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故园风雨后》:对沉沦与憬悟的追忆(2)

  作者借查尔斯讲述了各色各样的人与宗教信仰之间的故事。作为无神论者,查尔斯见证了多少世人被宗教纠缠摆弄:有的人信仰,有的人臣服,有的人终其一生斗争反抗,有的人半信半疑最终崩溃。

  我时常不理解查尔斯冷漠的行为。当塞巴斯蒂安已沉湎酒精悲痛欲绝,坐在楼梯上痛哭流涕时,他却淡淡来了一句“快去睡觉吧”,并下楼继续游离于贵族之间;他去摩洛哥看望塞巴斯蒂安时总是有种克制的疏离感,并在劝他回家而无动于衷后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英国。

  而全剧查尔斯唯一表现出主动的地方,正是他为侯爵即将去世时争取不受洗礼的权利的时候。他曾在脑海中设想过多次他能拯救弗莱德一家人,让自己真正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但均未付诸行动——他本能将塞巴斯蒂安从糜烂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可他依旧给了他钱去酗酒玩乐;他本能将茱莉亚从糟糕的婚姻中解救出来,可他依旧让她最终皈依了天主教而放弃了爱情。唯独这次,出于一次次悲剧的发生,查尔斯终于行动了,即便以失败告终:侯爵颤颤巍巍地用手划了个十字。也许在伯爵临死之际,他的脑子里闪现的想必是塞巴斯蒂安最后的面孔吧——那双脆弱又天真的明眸,足以震颤他内心的命运之弦。

  “我也曾有过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对于查尔斯而言,这段往事最美好的部分,一直是,也永远是塞巴斯蒂安。塞巴斯蒂安是他的萌芽之爱,对于这种爱,查尔斯有明晰的阐述:

  "He was the forerunner."

  "It is a kind of love that comes to children before they know its meaning. It is better to have that kind of love for another boy than for a girl.”

  十年后他在游轮上与茱莉亚暗生情愫,也是因为她身上有塞的影子,以及故人患难与共的效应。

  "I had not forgotten Sebastian. He was with me daily in Julia; or rather it was Julia I had known in him,in those distant Arcadian days. I had not forgotten Sebastian, every stone of the house had a memory of him."

  查尔斯永远记得塞巴斯提安选中了他的窗户的那个夜晚,以及与他一同度过的那个夏天。小道两旁冒着荫绿,逶迤婉转,如麟普照;果子成熟的味道漫散,芬芳馥郁的香气蔓延。而当他再次重游旧地时,抚摸着那副曾经画的油画,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但他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此情此景,以及还有一个金发少年,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伊夫林·沃笔下的布赖兹赫德庄园,亦如普鲁斯特笔尖款款流出的无限回忆。盛极而衰的繁华落尽,无力回天的物是人非,以及旧日英帝国高贵矜持的风骨与日后颓败寥落的慨叹,都蕴藏在这首深沉的时代挽歌中。多少人和事沉沦与憬悟,都贮存在这种记忆里,永不褪色。

  当最后极其抒情的主题曲在我耳边响起,反而多了份感慨与释怀,少了份压抑和忧郁。但一时我无法摆脱抑郁和萎靡的氛围——也许看了真正经典的作品就会如此吧。两位主演都优雅地老去,霍华德城堡绝美如画,承载在故园里的记忆也随风而逝了。



作品集故园风雨后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