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成为不朽,未能死去【公民凯恩观后感】

  关于奥森·威尔斯的作品《公民凯恩》的评断与研究,应该构成了世界影史上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也可以称之为威尔斯大师冠绝影坛的殊荣:这部电影距离我们的年代愈来愈远,但话题的中心从来没有属于旁人;对所谓“现代电影”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接触越多,就越不能绕开这个矗立在“现代电影之祖”的神坛位置上的作品与导演。

公民凯恩

  一部在奥斯卡上未能大放异彩的作品和一个主动弃好莱坞而去的天才导演,却在后来一代代的导演、影评人与影迷的口口相传中成为难以逾越的巨峰。《公民凯恩》甚至已经代替“电影”这门艺术类别本身流转在心口之间,而关于《公民凯恩》的神话也终于代替这部电影本身成为畅谈光影世界的入口。“你知道《公民凯恩》吗”——鲜有回答是犹豫不决的。重温了这部“不朽”的作品,回味了这位“永生”的导演,关于影片内外的太多滋味让我不得不加入到那片已经存在的文山议海。法国名导梅尔维尔说:“成为不朽,然后死去。”那些电影工业与影人早已不在,但其精魂却从未给自己与后人带来死后应有的安宁,游荡在荧幕内外的世界中。

影片中著名的广角镜头

  一、《公民凯恩》的影像与文本——一点浅析

  暂时搁置一切与影片联系着的褒贬与爱恨,剥开众说纷纭的最后一层——回归《公民凯恩》本身,是评价它获得永恒赞誉的起点与终点。不论是站在观者或影人的角度,“影像”与“文本”的分析方式可以说是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制,换言之,它的诞生也宣告了这样以两个维度来创作与评判一部电影的“规矩”的出现,因为《公民凯恩》以革新的姿态构建起了完善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与成熟表达,宣布出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浪潮的先声。

  从电影影像来看,或许更需要的是最权威的电影影像研究学者一帧帧地细致解析,但是威尔斯最风格化与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却近乎偏执地刺激着荧幕前的大脑与眼球,即暗室逆光的拍摄手法、仰角俯角镜头的大量运用和“景深”这一全新电影语言的发明。

  1.关于影像

威尔斯第一次使用暗室中的逆光拍摄手段

  在影片开头关于凯恩生平的新闻片结束后,威尔斯第一次使用了这种暗室逆光的呈现方法: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只被窗口中的光线勾勒出身体的轮廓,没有任何光落在个人身上的特写镜头与清晰的群像画面。然而在黑暗中商议着怎样将死去的凯恩所留下的最后一点新闻与价值挖掘殆尽的对白与烟雾却造成了传统拍摄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摒弃僵硬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是“新闻记者”这个社会身份或职业所带来的不良习性与共有反应,不必再舍本逐末地去精雕细琢一幕幕新闻记者的“劣根性”,就像在调查凯恩生平中从未在影片中以正面示人的记者汤姆逊。这组搭配着平移与跳轴的镜头实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影片中著名的俯拍镜头,暗示着凯恩的败选

  每一个人物在构图中的位置与面积都微妙地向观众传达出导演的构思,直达观众的心底,预示着他/她的分量、变化甚至命运。在传统的构图中,观众的平视状态所带来的最佳体验不容挑战,于是尽力安排人物与布景、人物与人物的站位与所占镜头比例就成为导演牵动观众神经的为数不多的法宝。而《公民凯恩》却一反铁律,大量采用仰拍或俯拍镜头,以物理上的视角变化传达人物的心理优势地位的变化,进而暗示其相互关系甚至命运走向。在凯恩竞选时的造势大会上,看似稳操胜券的他被他所挑战的对手格蒂斯在俯瞰镜头中一览无余,暗示着他的一举一动都难以改变他将要失败的结果;当他与搭档李兰德在败选后决裂时,李兰德站在主观仰拍镜头的远处,愤怒地指责着凯恩,凯恩缓缓走进镜头而一语不发,面对批评而无力还击,完全不能像往常一样占据上风。威尔斯不止步于简单的“看”所带来的体验,避免僵化的构图与传统的人物静态特写,而是让观者看到“看”的行为本身,在与人物的距离中找到进入人物心理世界的方式,极大地拓展着电影语言的表达形式与实际效果,在风格化探索的进步中刷新观影体验,也更加深入人类幽微的心理世界。

“景深”运用的经典案例,被后来的无数影片模范与借鉴

  电影诞生之后,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各种已有艺术形式的考验。在用影像解救出“绘画”同时摆脱来自绘画艺术鉴赏家的种种质疑后,“戏剧”就成为最大的“敌人”之一。默片大师们用“蒙太奇”所带来的“导演的特权”作为打破戏剧视角不变的第一步,奠定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法;而威尔斯用一组组“景深”镜头来打破曾经“导演的特权”,赋予导演自身以新的“特权”——摆脱对蒙太奇的绝对依赖,同时将电影进一步推离戏剧的约束,创造出异于戏剧舞台的观众体验。在这个可谓影史上最著名的镜头之中,屋外窗中的童年凯恩与屋内决定着他今后命运的大人们形成了一个“景深”,在分散观众的专注力的冒险中前所未有地达到了相反的效果:观影体验被完全集中;同时,将联系屋内外行为的关系的权力留给观者,以调度中异于传统的“缺”达到表达上接近极限的“满”,真正革新了电影语言的构成与表达。



作品集公民凯恩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