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5)
时间:2023-01-08 作者:李昉 点击:次
【译文】 黄杨木生性长得慢。世人以黄杨木为重,是因为它不易着火。有人说,用水试一试,能沉到水里的就不易着火。伐取此木应该选一个阴晦的天气。夜无一星的时候砍伐的黄杨木做枕头不裂。 ----------------------------------------
青杨木 青杨木,出峡中。为床,卧之无蚤。 【译文】 青杨木,出自峡谷之中。用青杨木做成床,寝卧多久也不生跳蚤。 ----------------------------------------
俱那卫 俱那卫,叶如竹,三茎一层,茎端分条如贞桐,花小,类木槲。出桂州。 【译文】 俱那卫,叶子像竹叶,三根茎为一层,茎端分成条,像贞桐,花很小,类似木檞。此木出自桂州。 ----------------------------------------
山茶 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 【译文】 山茶很像海石榴,出自桂州。蜀地也有。 ----------------------------------------
夏州槐 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盐州或要叶,行牒求之。 【译文】 夏州只有一个邮亭,亭前有几棵槐树。盐州有人想要槐树叶,就以书信相求。 ----------------------------------------
赤白柽 赤白柽出凉州,大者无,灰伤人(“灰伤人”原作“炭人以”,据明抄本改)。灰汁煮铜,可以为银。 【译文】 赤白柽出在凉州,没有很大的,其灰可以伤人。用其灰汁煮铜,可以变铜为银。 ----------------------------------------
楷木 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枿。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 【译文】 蜀地有一种树类似柞树。其它草木繁荣之时,它就像枯萎似的。数九隆冬它倒发芽布荫。蜀人称它是楷木。 ----------------------------------------
楮 壳田久废,必生构(“构”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叶有瓣。大曰楮,小曰构。 【译文】 板结的田地长期荒废,一定会长出构来。构的叶有瓣。大的叫楮,小的叫构。 ----------------------------------------
文理木 (凡八种并见《酉阳杂俎》) 宗庙文木 宗庙地中生赤木,人君礼各得其宜也。 【译文】 宗庙的地中央长出红色树木来,这是人、君、礼各方面相宜的征兆。 ----------------------------------------
文木简 齐建元初,延陵季子庙,旧有涌井,井北忽有金石声,掘深二丈,得沸泉。泉中得木简,长尺,广一寸二分。隐起字曰:“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坚而白,字色黄。 【译文】 南齐建元初年,延陵季子庙里,本来有一口井,井北忽然间有金石之声,于是人们就对那里挖掘,挖到两丈深,挖出一眼沸泉,从泉中得到一束木简,长一尺,宽一寸二分,上面的字是:“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简的木质坚硬而且白,字是黄色的。 ----------------------------------------
古文柱 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冲击山麓崩,长六七尺。下得柱千余根,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头题古文,字不可识。江淹以问王俭。俭云:“江东不闲隶书,秦汉时柱也。” 【译文】 南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把山麓冲垮了一段,长六七尺。从下面得到一千多根柱子,都是十围粗。长的一丈,短的八九尺。柱头上题写着古文,字不能认。江淹带着这一问题去请教王俭。王俭说:“江东不熟悉隶书,这是秦汉时期的柱子。” ----------------------------------------
三字薪 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有古树,伐以为薪。木理自然有“法天德”三字。 【译文】 南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里的一棵古树,被砍倒做了烧柴。人们发现这棵树的纹理自然形成了“法天德”三个字。 ----------------------------------------
天尊薪 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言,西川一县,不记名,吏因换狱卒木为薪,有天尊形像存焉。 【译文】 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讲,西川有一个县,不记得县名了,县吏因为换狱卒的木头当柴烧,发现木柴上有天尊的形象。 ----------------------------------------
太平木 异木。唐大历中,成都百姓郭远,因樵,获瑞木一茎。理成字曰:“天下太平”。诏藏于秘阁。 【译文】 唐大历年间,成都百姓郭远,因为上山打柴,得到一根祥瑞的木头,那上面的纹理形成四个字:“天下太平”。皇帝下诏书把这根木头藏到秘阁里。 ----------------------------------------
天王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