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全文在线阅读) > 卷五十七·孟子七
◎离娄下
△舜生于诸冯章
“若合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先生曰:“古人符节,多以玉为之,如‘牙璋以起军旅’。周礼中有以玉为竹节。又有竹符,又有英荡符。荡,小节竹,今使者谓之‘荡节’也,刻之为符。汉有铜虎符、竹使符。铜虎以起兵,竹使郡守用之。凡符节,右留君所,左以与其人。有故,则君以其右合其左以为信也。曲礼曰:‘献田地者,执右契。’右者,取物之券也。如发兵取物征召,皆以右取之也。”卓。僩同。
△子产听郑国之政章
郑之虎牢,即汉之成皋也。虎牢之下,即溱洧之水,后又名为汜水关,子产以乘舆济人之所也。闻人务德以为孟子之言非是。其说以为,溱洧之水,其深不可以施梁柱,其浅不可以涉,岂可以济乘舆!盖溱洧之水底皆是沙,故不可以施梁柱,但可用舟渡而已。李先生以为疑,或是偶然桥梁坏,故子产用其车以渡人。然此类亦何必深考。孟子之意,但言为政者当务民之宜,而不徒以小惠耳。僩。卓录云:“或问:‘车舆岂可以涉水?’曰:‘想有可涉处。’”闻人,秀州人。
问:“子产之事,以左传考之,类非不知为政者。孟子之言,姑以其乘舆济人一事而议之耳。而夫子亦止以‘惠人’目之,又谓其‘犹众人之母,知食而不知教’,岂非子产所为终以惠胜欤?”曰:“致堂于‘惠人也’,论此一段甚详。东坡云‘有及人之近利,无经世之远图’,亦说得尽。‘都鄙有章’,只是行惠人底规模。若后世所谓政者,便只是惠。”必大。
△中也养不中章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养者,非速使之中、使之才,“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之谓也。下“以善养人”同。节。
△言人之不善章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恐是孟子因事而言之。人杰。
△仲尼不为已甚章
“仲尼不为已甚”,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如人合吃八棒,只打八棒;不可说这人可恶,更添一棒。称人之善,不可有心于溢美;称人之恶,不可溢恶,皆不为已甚之事也。或上龟山书云:“徐行后长,得尧舜之道;不为已甚,知仲尼之心。”龟山读之甚喜,盖龟山平日喜说此两句也。僩。
问:“‘仲尼不为已甚’,此言本分之外无所增加尔。”曰“已训太。”又问:“‘非其君不仕,非其民不使’;‘治亦进,乱亦进,不羞污君,不辞小官’,气象可谓已甚矣,而目之曰圣人之清、和,似颇难会。”顷之,乃曰:“虽是圣,终有过当处。”又问:“伯夷‘不念旧恶,求仁得仁’,似是清中之和;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似亦是和中之清。”曰:“然。凡所谓圣者,以其浑然天理,无一毫私意。若所谓‘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者,皆不为也’,这便是圣人同处,便是无私意处。但只是气质有偏比之失,故终有不中节处。所以易说‘中正’,伊川谓:‘中重于正,正不必中也。’言中,则正已在其中。盖无正,则做中不出来;而单言正,则未必能中也。夷惠诸子,其正与夫子同,而夫子之中,则非诸子所及也。”又问:“夷惠皆言‘风’,而不以言伊尹,何哉?”曰:“或者以伊尹为得行其道,而夷惠不得施其志,故有此论。似不必然,亦偶然尔。”道夫曰:“以意揣之,窃恐伊尹胜似夷惠得些。”曰:“也是伊尹体用较全。”顷之。复曰:“夷惠高似伊尹,伊尹大似夷惠。”道夫。
△大人者章
问“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大人事事理会得,只是无许多巧伪曲折,便是赤子之心。”时举加或录云:“只恁地白直做将去,无许曲折。”又云:“坦然明白,事事理会得,都无许多奸巧。”
敬之问“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曰:“这须着两头看,大人无不知,无不能;赤子无所知,无所能。大人者,是不失其无所知、无所能之心。若失了此心,使些子机关,计些子利害,便成个小底人,不成个大底人了。大人心下没许多事。”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