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朱子语类·卷三十四·论语十六(2)


  叔器问:“‘德之不修’,可以包下三句否?”曰:“若恁地,夫子但说一句便了,何用更说四句?徙义改过,略似修德里面事,然也别是个头项。讲学自是讲学,修德自是修德。如致知、格物是讲学,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德;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讲学,笃行是修德。若徙义、改不善,如何地分?”叔器未及对。曰:“不善,是自家做得淫邪非僻底事。徙义,是虽无过恶,然做得未恰好,便是不合义。若闻人说如何方是恰好,便当徙而从之。圣人说这几句,浅深轻重尽在里面。‘闻义不能徙’底罪小,‘不善不能改’底罪大。但圣人不分细大,都说在里面,学者皆当著工夫。”义刚
  此四句,修德是本。为要修德,故去讲学。下面徙义、改过,即修德之目也。┿
  行父问:“先知德不可不修,方知学不可不讲。能讲学,方能徙义;能徙义,方能改不善。如此看,如何?”曰:“修德是本。修德,恰似说‘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学不可不讲,恰似说‘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或问徙义、改不善之别。曰:“徙义不是说元初做不是。元初本心自是好,但做得错了,做得不合宜,如所谓‘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才移教合义理,便是全好。若不善,则是元初便做得不是,须都改了方得。徙义是过失,不善是罪犯。”贺孙恪录别出。
  行父问“德之不修”一段。曰:“须先理会孝弟忠信等事,有个地位,然後就这里讲学。‘闻义不能徙’,这一件事已是好事,但做得不合义。见那人说如此方是义,便移此之不义,以从彼之义。不善,则已是私意了。上面是过失,下面是故犯。”恪
  “德之不修”,如有害人之心,则仁之德不修;有穿窬之心,则义之德不修。仁之德修,则所言无不仁之言,所行无不仁之行;义之德修,则所言无不义之言,所行无不义之行。渊录云:“实得仁於心,则发出来为仁之言,做出来为仁之行;实得义於心,则发出来为义之言,做出来为义之行。”“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二句虽似合掌,却有轻重浅深。闻义者,尚非有过,但不能徙义耳。至於不善,则是有过而不能改,其为害大矣!植(南升录别出。)
  “德之不修”,如无害人之心,则仁之德修;无穿窬之心,则义之德修。“闻义不能徙”,是见得自家事未合宜,及闻合宜事,便徙而就之。不善,则是有过恶了。如此说,方不合掌。南升
  或问“德之不修”一章。曰:“迁善、改过,是修德中紧要事。盖只修德而不迁善、改过,亦不能得长进。”又曰:“迁善、改过是两项,不是说改其过而迁於善。迁善便是有六七分是,二三分不是。自家却见得那二三分是处,即迁而就之,要教十分是著。改过则是十分不好,全然要改。此迁善、改过之别。如通书中云:‘君子乾乾不息於诚。’便是修德底事。下面便是接说迁善、改过底事,意正相类。”焘
  立之问此章。曰:“德是理之既得於吾心者,便已是我有底物事了。更须日日磨砻,勿令间断,始得。徙义与改不善,一似合掌。然须著与他分别,盖义是事之宜处。我做这一件事,觉得未甚合宜,便著徙令合宜,此却未见得有不善处。至不善,便是有过恶,须著速改,始得。此所以有轻重之别。”又问:“此四句若要连续看,如何?”曰:“才要连续,便是说文字,不是要著实做工夫。若著实做工夫,便一句自是一句。”时举
  李问此章。曰:“此四句是四件事,不可一滚说了。下面两句,粗看只是一件事一般,然此两句自有轻重。盖‘见义不能徙’,此只是些子未合宜处,便当徙而从宜。‘不善不能改’,则大段已是过恶底事,便当改了。此一句较重。”雉
  读“德之不修”章,曰:“此自是四句。若要合说,便是德须著修於己,讲学便更进其德。到徙义、改过,始是见之於行事,须时时要点检。如此说,却相连续也。”时举
  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先生云有轻重,其意如何?”曰:“义,宜也。事须要合宜。不能徙,未为不是,却不合宜。那不善底却重,须便打并了。”叔重云:“‘闻义不能徙’较轻。”曰:“那个大体却无邪恶。”又曰:“‘闻义不能徙’,较密於‘不善不能改’;‘不善不能改’,较重於‘闻义不能徙’。”节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