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朱子语类·卷三十三·论语十五(3)


  博学,亦非谓欲求异闻杂学方谓之博。博之与约,初学且只须作两途理会。一面博学,又自一面持敬守约,莫令两下相靠。作两路进前用工,塞断中间,莫令相通。将来成时,便自会有通处。若如此两下用工,成甚次第!大雅
  博文上欠工夫,只管去约礼上求,易得生烦。升卿
  孔子之教人,亦“博学於文”,如何便约得?┿
  或问“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曰:“此是古之学者常事,孔子教颜子亦只是如此。且如‘行夏之时’以下,临时如何做得,须是平时曾理会来。若‘非礼勿视’等处,方是约之以礼。及他成功,又自别有说处。”大雅
  博文工夫虽头项多,然於其中寻将去,自然有个约处。圣人教人有序,未有不先於博者。孔门三千,颜子固不须说,只曾子子贡得闻一贯之诲。谓其馀人不善学固可罪。然夫子亦不叫来骂一顿,教便省悟;则夫子於门人,告之亦不忠矣!是夫子亦不善教人,致使宰我冉求之徒後来狼狈也!要之,无此理。只得且待他事事理会得了,方可就上面欠阙处告语之。如子贡亦不是许多时只教他多学,使它枉做工夫,直到後来方传以此秘妙。正是待它多学之功到了,可以言此耳。必大。
  或问:“‘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与颜子所谓‘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何?”曰:“此只是一个道理,但功夫有浅深耳。若自此做功夫到深处,则亦颜子矣。”焘
  问:“‘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固有浅深不同。如孟子‘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似又一义,如何?”曰:“论语中‘博约’字,是‘践履’两字对说。孟子中‘博约’字,皆主见而言。且如学须要博,既博学,又详说之,所以如此者,将以反说约也。是如此後,自然却说得约。谓如博学详说,方有贯通处,下句当看‘将以’字。若‘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圣人之言本无甚轻重,但人所造自有浅深。若只是‘博学於文’,能‘约之以礼’,则可以弗畔於道,虽是浅底;及至颜子做到‘欲罢不能’工夫,亦只是这个‘博文约礼’。如梓匠轮舆但能斫削者,只是这斧斤规矩;及至削鐻之神,斫轮之妙者,亦只是此斧斤规矩。”┿
  问:“博文不约礼,必至於汗漫,如何?”曰:“博文而不约礼,只是徒看得许多,徒记得许多,无归宿处。”节以下集注、集义。
  问:“明道言:‘“博学於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於汗漫。所谓“约之以礼”者,能守礼而由於规矩也,未及知之也。’既能守礼而由规矩,谓之未及於知,何也?”曰:“某亦不爱如此说。程子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为已知,不须将知说,亦可。颜子亦只是这个博文约礼。但此说较粗,颜子所说又向上,然都从这工夫做来。学者只此两端,既能博文,又会约礼。”问:“约礼,只是约其所博者否?”曰:“亦不须如此说。有所未知,便广其知,须是博学。学既博,又须当约礼。到约礼,更有何事?所守在此理耳。”
  或问“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曰:“博学是致知,约礼则非徒知而已,乃是践履之实。明道谓此一章与颜子说博文约礼处不同,谓颜子约礼是知要,恐此处偶见得未是。约礼盖非但知要而已也。此两处自不必分别。”时举
  问:“伊川言:‘“博学於文,约之以礼”,此言善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而能不犯非礼者尔,非颜子所以学於孔子之谓也。’恐博文约礼只是一般,未必有深浅。”曰:“某晓他说不得,恐记录者之误。”正叔曰:“此处须有浅深。”曰:“毕竟博只是这博,约只是这约,文只是这文,礼只是这礼,安得不同!”文蔚
  问:“横渠谓:‘“博学於文”,只要得“习坎心亨”。’何也?”曰:“难处见得事理透,便处断无疑,行之又果决,便是‘习坎心亨’。凡事皆如此。且以看文字一节论之,见这说好,见那说又好。如此说有碍,如彼说又有碍,便是险阻处。到这里须讨一路去方透,便是‘习坎心亨’。”淳
  “博学於文”,又要得“习坎心亨”。如应事接物之类皆是文,但以事理切磨讲究,自是心亨。且如读书,每思索不通处,则翻来覆去,倒横直竖,处处窒塞,然其间须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许多艰难险阻,习之可以求通,通处便是亨也。谟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