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9)


  “义”字如一横剑相似,凡事物到前,便两分去。“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义不食也”,“义弗乘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是此义十分精熟,用便见也。
  “克己复礼为仁”,善善恶恶为义。骧
  仁义,其体亦有先後。节
  仁对义为体、用。仁自有仁之体、用,义又有义之体、用。伯羽
  赵致道问:“仁义体用、动静何如?”曰:“仁固为体,义固为用。然仁义各有体用,各有动静,自详细验之。”贺孙
  仁义互为体用、动静。仁之体本静,而其用则流行不穷;义之用本动,而其体则各止其所。
  义之严肃,即是仁底收敛。淳
  以仁属阳,以义属阴。仁主发动而言,义主收敛而言。若扬子云:“於仁也柔,於义也刚。”又自是一义。便是这物事不可一定名之,看他用处如何。┿
  问“於仁也柔,於义也刚”。曰:“仁体柔而用刚,义体刚而用柔。”铢曰:“此岂所谓‘阳根阴,阴根阳’邪?”曰:“然。”铢
  先生答叔重疑问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广请曰:“自太极之动言之,则仁为刚,而义为柔;自一物中阴阳言之,则仁之用柔,义之用刚。”曰:“也是如此。仁便有个流动发越之意,然其用则慈柔;义便有个商量从宜之义,然其用则决裂。”广
  “寻常人施恩惠底心,便发得易,当刑杀时,此心便疑。可见仁属阳,属刚;义属阴,属柔。”直卿云:“即将‘舒敛’二字看,便见:喜则舒,怒则敛。”方子
  仁义如阴阳,只是一气。阳是正长底气,阴是方消底气;仁便是方生底义,义便是收回头底仁。要之,仁未能尽得道体,道则平铺地散在里,仁固未能尽得。然仁却是足以该道之体。若识得阳,便识得阴;识得仁,便识得义。识得一个,便晓得其馀个。道夫
  问:“义者仁之质?”曰:“义有裁制割断意,是把定处,便发出许多仁来。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把定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便是流行处。”淳
  问:“孟子以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周子曰:‘爱曰仁,宜曰义。’然以其存於心者而言,则恻隐与爱固为仁心之发。然羞恶乃就耻不义上反说,而非直指义之端也。‘宜’字乃是就事物上说。不知义在心上,其体段如何。”曰:“义之在心,乃是决裂果断者也。”柄
  天下之物,未尝无对: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默,有动便有静。然又却只是一个道理。如人行出去是这脚,行归亦是这脚。譬如口中之气,嘘则为温,吸则为寒耳。雉
  礼者,节文也。礼数。节
  直卿曰:“五常中说知有两般:就知识处看,用著知识者是知;就理上看,所以为是为非者,亦知也。一属理,一属情。”曰:“固是。道德皆有体有用。”。
  礼者,仁之发;智者,义之藏。且以人之资质言之:温厚者多谦逊,通晓者多刻剥。焘
  问仁、敬。曰:“上蔡以来,以敬为小,不足言,须加‘仁’字在上。其实敬不须言仁,敬则仁在其中矣。”方,以下兼论恭敬忠信。
  恭主容,敬主事。有事著心做,不易其心而为之,是敬。恭形於外,敬主於中。自诚身而言,则恭较紧;自行事而言,则敬为切。淳
  初学则不如敬之切,成德则不如恭之安,敬是主事。然专言,则又如“修己以敬”,“敬以直内”。只偏言是主事。恭是容貌上说。端蒙
  问:“‘恭敬’二字,以谓恭在外,功夫犹浅;敬在内,功夫大段细密。”曰:“二字不可以深浅论。恭敬,犹‘忠信’两字。”文蔚曰:“恭即是敬之发见。”先生默然良久,曰:“本领虽在敬上,若论那大处,恭反大如敬。若不是里面积盛,无缘发出来做得恭。”文蔚
  吉甫问恭敬。曰:“‘恭’字软,‘敬’字硬。”直卿云:“恭似低头,敬似抬头。”至
  因言“恭敬”二字如忠信,或云:“敬,主於中者也;恭,发於外者也。”曰:“凡言发於外,比似主於中者较大。盖必充积盛满,而後发於外,则发於外者岂不如主於中者!然主於中者却是本,不可不知。”僩
  忠信者,真实而无虚伪也;无些欠阙,无些间断,朴实头做去,无停住也。敬者,收敛而不放纵也。祖道
  忠自里面发出,信是就事上说。忠,是要尽自家这个心;信,是要尽自家这个道理。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