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2)
时间:2022-12-06 作者:李昉 点击:次
----------------------------------------
江陵士子 江陵寓居士子,忘其姓名。有美姬,甚贫,求尺题于交广间,游索去万,计支持五年粮食。且戒其姬曰:"我若五年不归,任尔改适。"士子去后,五年未归。姬遂为前刺史所纳,在高丽坡底。及明年,其夫归,已失姬之所在。寻访知处。遂为诗,求媒标寄之。诗云:"阴云漠漠下阳台,惹着襄王更不回。五度看花空有泪,一心如结不曾开。纤萝自合依芳树,覆水宁思返旧杯。惆怅高丽坡底宅,春光无复下山来。"刺史见诗,遂给一百千及资装,便遣还士子。(出《卢氏杂说》) 【译文】 江陵住着一个读书人,忘了叫什么名字了,他的妻子长得很美丽,家里很贫穷。他要出门去收集题诗书画,准备了一些钱,够妻子生活五年的费用。他对妻子说:"我如果五年不回来,你可以随便改嫁。"读书人走了以后,五年没回来。他的妻子嫁给了前刺史,住在高丽坡底。又过了一年读书人回来了,找不到妻子。查访妻子的居住地点以后,他写了一首诗托别人送去。这首诗说:"阴云漠漠下阳台,惹着襄王更不回。五度看花空有泪,一心如结不曾开。纤萝自合依芳树。覆水宁思返旧杯。惆怅高丽坡底宅。春光无复下山来。"刺史见到这首诗,便给了书生的妻子一百贯钱和一些衣物,将她送还给读书人。 ----------------------------------------
郑畋 郑文公畋,字台文。父亚,曾任桂管观察使。畋生于桂州,小字桂儿。时西门思恭为监军,有诏征赴阙。亚饯于北郊。自以衰年,因以畋托之,曰:"他日愿以桂儿为念。九泉之下,不敢忘之。"言讫,泣然流涕。思恭志之。及为神策军中尉,亚已卒。思恭使人召畋,馆之于第。年未及冠,甚爱之,如甥侄,因选师友教导之。畋后官至将相。黄巢之入长安,西门司空逃难于终南山。畋以家财厚募有勇者,访而获之,以归岐下。温清侍膳,有如父焉。思恭终于畋所。畋葬于凤翔西冈。松柏皆手植之。未几。畋亦卒。葬近西门之坟。百官造二垅以吊之,无不堕泪,咸伏其义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文公郑畋,字叫台文。他的父亲叫郑亚。曾经担任过桂管观察使。郑畋出生在桂州,小名叫桂儿。当时的监军叫西门思恭。朝廷有命令,叫西门思恭去京城,郑亚在城北为他设宴饯行。郑亚因为自己年老了,将郑畋托付给西门思恭说:"将来你如果能照顾桂儿,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不敢忘了你!"说完流下了眼泪,西门思恭记住了他的嘱托。等到西门思恭当上了神策军中尉的时候,郑亚死了,西门思恭派人将郑畋找来,收养在家中。他很喜爱郑畋,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外甥和侄子一样,还请来教师教导他。后来郑畋当官直至大将和宰相。黄巢攻进长安时,西门思恭逃难到终南山。郑畋用家财高价招募勇敢的人,去把西门思恭找了回来,奉养在家中,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无微不至。西门思恭死在郑畋家里,郑畋将他安葬在凤翔西岗,墓地的松柏树都是他亲手栽植的。过了不久郑畋也死了,也葬到了西岗思恭的墓地。官员们修建两个人的坟墓,以祭奠他们。在场的人没有不落泪的,都佩服他们二人的仁义。 ----------------------------------------
章孝子 章孝子名全益,东蜀涪城人。少孤,为兄全启养育。母疾,全启割股肉以馈,其疾果廖也。他日,全启出游。殂于逆旅。全益感天伦之恩,制斩衰之服。又以全启割肉啖母,遂以火炼指,以申至痛。仍以银字写法华经一部,日夕讽诵,仍通大义。后于成都府楼巷,舍于其间。傍有丹灶。不蓄童仆,块然一室。鬻丹得钱,数及两金,即刻一象。今华亭禅院,即居士高楼之所,人谓之黄白之术。尝言于道友曰:"点水银一两,止一两银价。若丸作三百粒,每粒百钱,乃三十千矣。其利博哉。但所鬻之丹亦神矣。"居士到蜀之后,制土偶于丹灶之侧,以代执热之用。护惜不毁,殆四十年。大顺中物故,年至九十八。寺僧写真于壁,节度判官前眉州刺史冯涓撰赞以美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章孝子的名字叫章全益,是东蜀涪城人。他从小丧父,由哥哥章全启抚养。他母亲病了,章全启割下大腿上的肉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过后章全启出门旅游,死在旅店里。章全益感激哥哥的恩情,制作了丧服,又因为章全启曾割自己的肉给母亲吃,他便用火烧自己的手指,以重复体验哥哥的疼痛。他还用银字书写《法华经》一部,早晚阅读朗诵。领会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在成都的府楼巷,建造了一座房屋,里面设置一座炼丹的炉子。他不用仆人,独自住在这间屋子里,炼丹得钱。数目达到一两金子,便刻一座佛像。如今的华亭禅院,就是他当年炼丹奉佛的场所。人们称他的炼丹化为金银的法术为"黄白之术"。他曾经对同他一样奉佛的人说:"冶炼一两水银,只能得到一两银子,如果将它分作三百粒,每粒化为一百文,便是三万文,其利是非常大的,但是所炼的丹也非常神奇。"他到了蜀郡以后,做了一个泥人放在炼丹炉旁,以便用来看火。他非常爱惜,不使泥人毁坏,一直用了四十年。大顺中年他死了,死的时候九十八岁。庙里的和尚将他的像画在墙壁上,节度判官前眉州刺史冯涓撰写文章纪念和赞美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