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受虐的小孩,不做暴虐的父母
2022-11-15 网友提供 作者:上善若水 点击:次
反省心灵停下施虐和自虐的荒诞逻辑。做充满幸福感的父母,营造快乐的童年氛围。超常的能力背后潜藏着巨痛,心灵的隐痛激发人们不断的锻炼内心的能力。在那种严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追求完美和优秀的高压下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渴望自己成为超人每方面都很优秀那样能少受点责备。 但是现实中谁也不可能各方面都很优秀,因此一旦受挫孩子在内心会形成一个自虐的内在小孩埋下抑郁的根源。内心会极其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同和关心一旦家人表现出不满,孩子的内心会出现坍塌,情绪瞬间陷入自毁模式下的自我虐待。认为自己无用怎么做都达不到要求,陷入很深的自我否定和怀疑。 毕业后走向社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的时候内心自虐的小孩容易被唤醒,表现出那种自我挫败的情绪和自我的脆弱形成一种很深的对抗。这时候内心极其脆弱渴望得到安慰和呵护,这时候对别人的心理依赖很强。尽管内心需要呵护但是他们对自己却不是关怀反而是自我虐待,可能是源于童年时期的自我惩罚的模式。根源在于他们并不是不值得爱也不是并不优秀,相反其实他们比一般人来说是优秀的。 而是家长不够公正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让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呵护。改变这一逻辑首先是停止自我惩罚,改变自虐的心理倾向,接受自己是不够完美的,接受自己有时候是脆弱的允许那些情绪的存在然后用心善待自己。当外界对自我有越多质疑越是不关怀的时候内心越要用更多的善意对待自己。停下苛责自我的高压心态,给心一些柔性从爱自我开始。 生活中那种在争吵的恐怖中渡过的孩子内心有内在暴虐父母的影子,在童年的时候由于不具有反抗的能力在内心容易形成一种内在受虐小孩的状态容易把过错归结到自己身上,这种人内心极具同情心对于痛苦有深沉的悲悯。对于现实容易形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觉无奈和无能为力,他们过早承受了本不属于他们年龄应该承受的导致心理年龄远大于生理年龄内心畸形的成熟。 深沉的背后是一种撕裂的隐痛过早的透支了本来属于哪个年龄段的快乐,于是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是提前思考超龄化的烦恼。这样导致他们内心缺少快乐的种子,内心总是在低沉的频率不悲不喜心态过早的衰老。 在情感体验的模式里也容易对痛苦越加敏感,在同样悲悯的人找到共同语言其实是内心痛苦的投射这样的情感体验阻止他们获得情感的幸福。其实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共悯的人他们内心对自我是极其和善的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内心和情感照顾的很好,对外界的依赖是极其稀少的。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熟悉的东西,在不断的重复中精进强化成自我的心理模式和情感体验。 快乐或痛苦,幸福或悲伤选择权都在每个人自己手中的,假如不小心被教育成一个苦逼,如果不跳出已有的模式套子哪怕不小心成功了依旧也是另一个版本的悲催。如果曾经受过暴虐父母的苛责那原谅内心那个受虐的小孩,用关怀和善意爱好内心那个无助的小孩。而为人父母了想想怎么给他们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童年,内心充满善意的春气暖暖的善待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