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
2022-11-15 网友提供 作者:青帝 点击:次
祖母是1994年的冬天去逝的,去逝时92岁高龄。从我记事时起就没看她生过病,所以临终时身体仍然很康健。当时全家几十口人都围在她的身边,她说:“我要走了,你们谁也不用想我,人早晚都是要死的,我到那边享福去了。”听了她的话,家人们都含着泪水,伤心不已。慢慢地,她安祥地闭上了眼睛。 后来听妈妈说,就在临终前,她还不断地念叨着我的乳名,说好时间没看到我了,问我什么时候回来。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一般都是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所以,我一直为没有见到奶奶临终前的一面,感到非常地遗憾和愧疚。要知道在奶奶所有的孙子当中,她是最疼我的。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想买一副扑克,没有钱,就偷偷地和奶奶要,她毫不犹豫的给了我五元钱,当时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我不小心说走了嘴,挨了爸爸好一顿骂。 听奶奶说,当年我的太祖父是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的。看过电视剧《闯关东》的人大概都不会陌生。那时太祖父就是为生活所迫,带着他的四个儿子,背井离乡踏上了闯关东之路,在路上也遇到过种种磨难和考验。奶奶说,爷爷会经常和叔父们讲起那时的经历。 奶奶嫁给爷爷时没有名字,人们就根据爷爷和她家的姓氏叫她杨蓝氏。我们家族在村子里也算是一个大家族。另外的三个爷爷不算,只我的爷爷和奶奶一共就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下边还有十二个孙子和十二个孙女。村里人都管我们家叫“杨家将”,管奶奶叫“佘太君”。我没有见过爷爷,爷爷去逝时,奶奶还不到六十岁。好在当时大伯、爸爸和三个叔叔都已成年,能够挑起家里的重担。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 她出生的年代,是一个以女人足小为美的年代。杜牧诗中“细尺裁量约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的描写,就是刻画古代妇女用布带缠足的情形。所以,奶奶从小就缠足。那是一双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奶奶非常爱惜。我从来没见她穿过袜子,一直都是用布裹着。 尽管如此,这并未影响到她下地干活和走路,干起活来利手利脚。从我记事时起,奶奶就跟三叔生活在一起。她每天早早就起来,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种菜、浇园、做针黹是样样拿手。后来虽然在五个儿子家中轮流居住,每家一个星期,但也是闲不住,谁家有活她都会抢着做。奶奶虽然脚小,但走起路来却脚下生风。八十多岁时,还经常步行到离家十几里之外的市场赶大集,那劲头绝不逊色于年轻人。 奶奶不仅勤劳,生活也非常俭朴,烟酒不沾,从不浪费。每次吃饭,不管是谁掉在饭桌上的米粒,她都会拈起来吃掉。 奶奶的一生,为人善良耿直,心胸宽广。 她虽然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但中华民族五千年朴素的传统美德却深深地扎根在她心灵的深处。听妈妈说,那个年代,每家的日子都不宽裕,但平日里,奶奶却尽一切可能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着别人,从来没有丝毫的吝啬。妈妈说,她记得有一次,家里人正吃晚饭,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来讨饭,那时家里人都吃不饱肚子,可奶奶却毫不犹豫地把一大块馍给了他。看着家人不解的神情,奶奶却笑着说:“好心会有好报的。” 奶奶的一生,拾到的东西无数,但没有一件据为己有。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放不下那些蝇头微利。遗憾的是他们分不清小利与大利,他们不懂得怎样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更多的华彩乐章,所以最后往往是顾此失彼。奶奶虽然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但她常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要,否则心里会永远不安生的。” 奶奶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乐事,一生帮助了多少人,她自己也记不清楚。她就是这样一个极赋传统观念,善良且有同情心的人。也许正应了她的那句“好心会有好报的”话,她一生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灵便,思维清晰,最后心无牵挂、明明白白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