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情感驿站 >

我的灵魂去了哪(2)

  带着失望我打开了另一个未着色的箱子,这次我很高兴也很记忆深刻。箱子里装了许多物品,衣服、袜子、布鞋、帽子、奶奶自己的寿衣、针线盒、还有未开封的罐头、饼干等等,真是个百宝箱!

  这个百宝箱整齐得令我惊诧。衣服折叠成方方正正的一摞放置在箱子左上角,紧接着是裤子、帽子、寿衣、袜子等。箱子中间奶奶自己设法用厚纸板隔开来,在最右下角放着吃的东西。这样看似零乱的物品,在一口箱子里经过奶奶巧妙的安排后井然有序,看着那些摆放的物件令我心底油然生出一份崇拜与敬意来。

  这些物品中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双双袜子,全部干净不说,每一双袜子都用一只将另一支装着,平整地折叠后靠箱壁摆放。那份规整,远胜过今天各大超市里摆放物品的美感来。至今我还学着奶奶那样将袜子都用一只将另一支装着收纳,可惜不能像她那样依次平整的叠放了。可能是我还没有学到奶奶的平静的心态或者手法,也是我最遗憾的事。

  那些合了我意的吃的东西我不乱动,我得先问问奶奶哪些东西我能据为己有。

  隔着木板壁大声喊:“婆婆(我们小时候对奶奶的称呼),我要吃罐头!”

  “你能不能走到我面前来问呀?”奶奶总要批评我。

  “一个女娃娃家,张着个大嗓门就喊,羞不羞哟!”尽管是批评,奶奶也是笑着说的,我一点我也觉得是批评,反到觉得是一种甜蜜的淘气,但心里已记得下次对别人说话不能大声无礼地喊叫了。

  我懂得了,这便是得法的教育。于奶奶自己不是学来的,是她骨子里与生命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也就是今天教育专家们说的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就在身边。

  她将言传与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施教于我这个同龄人中少有的独生子女,让我的童年长满欢笑、长出一颗颗善良饱满的花红果子。

  她慈祥的面庞烙成了我一生的温暖,走到哪里都是和煦阳光。沐浴在那份阳光时,我的童年不再孤单。

  那小小的箱子里装着奶奶的干净整洁,装着她对我无限的疼爱,装着一串串启迪我童年里美好未来梦想的钥匙!

  我能读书认字的时候,奶奶走路更加不灵便了,眼睛看不清东西。

  这个时候隔三差五地有许多来看望奶奶的客人。我叫不出称呼,有的是奶奶的远处的姊妹,有的是近处的邻居,有的是曾经受过奶奶周济的陌生人。他们都和奶奶亲,都特别尊重爱戴奶奶。

  这些客人中间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来信致谢的陌生人。中国农村的改革始于1978年,这之前的岁月里,生活困难,缺吃少穿现象普遍,奶奶却能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十多号人口的大家族的生计,同时周济邻里,善待每一个过往陌生人的讨吃讨喝。

  陌生人是一位石油钻井队工人,路过我们家时,天色已晚,见到我奶奶便客气地问:“老人家,我们今天想在你这里住一晚上,同时你能否给我们煮一顿饭呀?”

  奶奶认真地说:“不知道你们是哪里的客人哟,我们这条件简陋,你不嫌弃的话就受一晚上苦哟,煮饭嘛,我们这穷人家庭没有好吃好喝,粗茶淡饭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想法让你们吃饱可以哟!”

  奶奶煮了包谷米洗饭,手擀面条,就着奶奶自制的野菜下饭菜,客人们边吃边和奶奶拉家长:“老人家,你家几口人呢,都在哪里呢?”奶奶全部“如实交待”:“我大儿子在双河公社工作,二儿子成家了就住在河对面给村上当会计,三儿子也成家,四儿子和幺儿子都在王生生那里读书……”

  从奶奶那里了解到了信息,陌生石油工人次日带着无限感激离开。

  没过多久,我的大伯周末回家来一本正经的“审问“奶奶:“妈,你在家里给哪个过路人煮饭吃了?”

  奶奶如实“交待”情况,大伯只是简短的说那位受你“招待”的客人把感谢信写给我了,请我代他谢谢您。

  多年后,我上中学时在大伯的办公室里读到过那封信,信里全是感谢的话,有句话至今回味无穷:“吃过一回您母亲做的饭,除了饭香以外,她的言行成了我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榜样!”

  我已记不清奶奶和那些陌生的人们是怎么拉家长的,也记不清她帮过邻里们多少困难了,但奶奶耋耄之年里那些经常来陪她摆龙门阵的人很多,这是她一生又一个重要的惦念她的群体。



作品集亲情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