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姑母(2)
2022-11-15 网友提供 作者:2032 点击:次
别看姑母没有文化,可她老人家的情感十分细腻。我是姑母唯一的侄儿,每次我去看望她,老人家总是眉开眼笑,滔滔不绝问长问短。2008年我眼底出血在外地手术,姑母隔三岔五地让表哥打电话问我手术情况,我出院回家后,姑母还专门来我家看看才放心。 2010年,我的父亲享年86岁过世,93岁高龄的姑母悲痛欲绝,我父亲是姑母最小的弟弟,姑母哪能不心痛?老人家守在父亲的灵柩前老泪横流。按照习俗在为故人办丧事期间,要在三岔路口用芦席圈成家庙为亡灵送饭跪拜,姑母坚持要参加送饭。行跪拜礼时,姑母十分虔诚地将额头都磕到地面上并久久不肯爬起来,还不住地哭道:我亲弟啊,你要走好了。见状,我更加痛哭不已。 姑母一大家是十一年前搬到县城居住的,因为姑母年事已高,表哥表嫂就劝老人家不要再做家务了,闲不住的姑母就每天饭后去和街坊老邻居打小牌玩。一次姑母过马路时被一个骑电动车匆匆上学的学生撞倒,检查后医生说,老人家股骨折了,手术担风险,建议回家服侍调理。意思是年纪太大,手术没有价值。在姑母和家人一再坚持下,姑母还是做了手术。连医生也倍感惊讶的是,姑母手术后三个月可借助高背椅在室内挪步,一年后竟然恢复如初,里里外外照常行走,还主动帮表嫂拣菜剥葱做点家务活了。不少人说还是劳动人民的体质好,生命力强。 近几年,姑母不出去玩小牌了,她说路上车子太多害怕再被撞。不冷不热的时候就坐在院外和邻居老太太唠嗑,天冷的时候就在院里晒晒太阳,看到如今好时光,看着满堂子孙,老人家每天都乐滋滋的。 姑母的生活习惯一点也没改,每天吃三顿饭,早晚一碗粥一块饼,干的稀的,荤的素的,海货也好,发物也罢,只要吃得动都吃,没有什么忌口的,也没有什么偏爱吃的,更从不吃啥另外的早茶晚水,最多晌午时自己摸两块小饼干吃吃打打岔。也许是因为姑母从来就是心无旁骛,她的睡眠特别好,晚上七点前睡下,早晨六时左右起床,从不赖床,午饭后再睡一觉起来按时吃晚饭,不管是晚觉还是午觉,头一落枕则呼呼大睡,还不容易做一回梦。说来也蹊跷,每年秋冬季节感冒咳嗽的人不少,且不易短时间痊愈,而表嫂如果听到姑母有感冒咳嗽声,就在锅里磕两只鸡蛋加点香油及生姜末炒熟,在姑母临睡前趁热让她吃下,一吃就好,百灵百中。 姑母家四代同堂,家人对姑母孝顺有加,表嫂保证其夏有单冬有棉,常冼勤晒包下来,姑母穿的衣服永远是那么整洁干净。吃饭时,儿孙们都争着向姑母碗里夹菜,过年过节一起向姑母敬酒敬茶,重孙子放学回家绕着姑母腿边转。我的大表姐家也住在县城,定时带姑母去洗澡。姑母曾感叹地对我说过:过去盼着的好日子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小汽车一掛(辆),全被我赶上了,前世修来的福哦。 现在人们普遍关注养生,希望长寿。有人提倡动的,有人宣传静的;有鼓励素食的,有劝告节食的;有推崇休闲养生的,有认为医疗器械保健的。众口不一的各种养生理论弄得大家一头雾水,很多老年人每年两次主动要求医生挂水所谓防病保养,有的人天天量血压查血脂,对每天不同时间段检测出来的上下波动的生理指标提心吊胆,也有的人因噎废食,把肉类、海鲜甚至蛋黄等本可以补充人体营养的食品视为禁区,成天似惊弓之鸟紧张兮兮,不能不说这些人远远不如我的百岁姑母活得那么淡定从容。 姑母同普天下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一样,一生把农活、家务和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是那么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可她能活到百岁,有人问她是怎么养生的,她老人家一句也说不上来,最多给你一个会心的笑容。我觉得姑母能如此长寿,除了她得益于过去辛勤劳动一辈子,没有如今人们所说的"三高"等顽疾之外,尤其是在她的晚年时还是这么健健康康,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她心态恬淡,乐观善良,与世无争;二是因为饮食平衡,荤素杂粮,不偏不倚;三是因为睡眠充足,毫无杂念,神定气闲;四是因为家庭和谐,子女孝顺,其乐融融。这些应该值得大家好好借鉴。 感谢劳动,让姑母炼就了健康的体格; 感谢命运,让姑母走过艰辛,胜过疾病,躲过险情,活过百岁; 感谢社会,让姑母尽情地享受着当下越来越美好的幸福时光! 山间难有千年树 人间难得百岁老 今为姑母庆百岁 但愿百岁普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