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情感驿站 >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是说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即使有事情要出门也要把家里安排好一会才出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这句话,我记得是以前很流行谈到“孝道”的时候,会被运用上去的话,后来似乎又听到新的版本,说所谓孝道,是父母在,要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一下子我也似乎懵了圈,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但应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接下来,就此相关话题,浅谈一下当今社会,父母在,是否该远游。

  小美,我的小学同学,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现在和我一样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女孩子,到了这样的黄金年龄,加上又不能把在继续读大学当做借口,所以难免会有媒人来上门提亲,问问女孩子是否愿意。

  我的这个同学也是相了无数次亲了,但每次都没有结果,我说是都没看上还是怎样?她说这个是一点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她不想这么早就嫁人,她不想过早地过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单调生活,说她还想像个孩子一样常伴父母左右。我说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就暂时别去相亲了吧!要不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等哪天遇到那个“真命天子”的时候,再结婚也不迟呀!

  同学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还有一些犹豫。她说她特别向往外面的生活,想出去走走,但唯一牵绊她的是她的父母,父母并不希望她这个年纪出去外面走走,因为担心她遇到了她以为的爱情,会远嫁,他们担心她。

  我说,那你就甘心过你不想过的日子吗?你不会后悔吗?如果以后你要是后悔了,可就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同学这个时候还我说起了她和她父母的关系。

  她很小的时候便跟着爷爷奶奶,父母是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做那个行走在城市中的背包客,她也顺理成章的拥有了那个“留守儿童”的身份,从此,过年成了她唯一的盼头,因为只有过年,她才能和父母匆忙见上一面。爷爷奶奶对她也不是说不好,只是有些爱,是不可取代的,孩子对父母的那一份依赖,是最有温度的!

  同学说,如今二十多岁了,但每次和父母分别都会情不自禁地哭一场,现在也如此。每次分开,她就想起龙应台的《目送》里的内容: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她说她特别喜欢这句话,因为觉得写的很真,因为她感同身受过,所以她讨厌分别,所以她从小就说,长大后,一定要用很多时间和父母团聚在一起。

  她的这段真挚的情感表达,感动了我,大概也说出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心声。其实我觉得,“留守儿童”并不是什么特殊群体,他们一样追求精神世界,只不过得到的父母的陪伴相对有点缺失,但也可能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学会关爱别人,照顾别人。

  过了一个月左右,同学打电话来告诉我,她要结婚了,男方的家就在我们的县城里,男方家庭条件也不错,对她也挺好,她觉得知足了,也说这下子离父母这么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父母了,还热情邀请我有空去喝一杯。我说,一定!

  挺快的,感觉前一秒还和我一样是无主的人,后一秒就是有结婚对象的人,可能爱对的爱情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你觉得此刻你找到了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伴侣。

  其实后来我们还是发现,就算你听从父母的安排,嫁到了一个很近的地方,但其实,我们能真真正正坐下来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多,因为我们有了我们自己的家,也要工作,也要养家糊口。但同时,相比那些远嫁的同学来了,这个陪伴的时间又显得多了很多。我看到很多远嫁女儿的父母,即使对方条件很好,但他们的心情还是不好,他们说着后悔当初同意女儿出远门的话,他们觉得以后女儿和自己的走动少了,都感觉陌生了一样。

  只是真的,女儿早晚要嫁人,只是真的,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

  其实也不见得不远游就不会远嫁,如今在网络这么发达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渠道都可能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缘。

  现在倡导更多的,还是年轻人要多出去看看,多看看诗和远方,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该看过的风景都还没有看,不要等到老了,才追悔莫及。但无论身在哪里,都应该心中有牵挂,心中有父母,而关于婚姻的选择,就看个人了。

  父母在,要游行,在年轻的时候去外面闯荡,积累本领,厚积薄发。然后回到温暖的家,陪父母,笑看天下。



    作品集亲情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