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老墙:本土电影的获救之道,身在何处?(2)

  『凌乱的处女作』 早在我们从文常书认识“交叉蒙太奇”时,其“交叉剪辑,相互影响,最终汇合”的特点被作为基础知识点牢记。而影片的可有可无的多线叙事恰好举了交叉蒙太奇学习的反例。当三个故事开始分头叙事时,我错以为导演能够在故事的推进中完成三条线内外的勾连,并在最后合拢时恰好扣住主题,虽然依旧俗套,但方法可行,可导演并未如此。 三则故事依旧是彼此独立的存在,主旨不同,质量也良莠不齐,仅仅通过“城墙”的浅显意象引出刻意为之的交集。结尾也并未完成我所期许的合拢,而是各自做了收尾。那么,问题就是,为什么三个故事不分开单独讲呢?导演想通过浅显的交集强行打到城墙情怀的点吗?还是想通过如此的剪辑掩盖部分故事先天不足的弊病?我难以得出结论。 前文也有提到,我认为导演创作时的心态是经历过一个起伏的过程的,且我不认为在筹策期间三个故事均已有雏形。三个故事的优劣仿佛恰好对应着导演状态的变化,从自信的原创剧本,到被自己限制,再到无奈上价值的空故事。导演的信心与热情好像在这过程中被消磨,以至于在“皮影”的段落出现类似赶工的慌乱处理。私以为创作者应在创作过程中如烹饪沉住一口气,将要呈现给观众的东西做到其标准内的极致,把餐做熟,而不是在中途泄气,将半成品推上餐桌,这是不礼貌的。

  『“本土电影”』 当初首次听到“本土电影”的概念时,我不屑地认为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本土”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力一定是微不足道的。后来我发现,每一片土地都有它尘封的往事,都有它传播的意义,而“本土”的声音在逐渐式微,一些来自本土的内容需要借上视听艺术的力走出去,被看到, 好的本土电影,其意义是远大于“本土”本身的。如前些年同样讲述关中平原故事的《树上有个好地方》,简单有趣又不失细节的故事描摹出90年代真实的关中乡下图景,让00后的一辈人能够体会那个年代同一片土地上的趣事;也比方今年上映的《带你去见我妈》,影片对潮汕进行了极其写实的描绘,传统的宗族观念在影片的编排中被有机地盘活。让我这样的北方观众也能够通过影片了解闻所未闻的潮汕宗族传说。 本土电影需要走出去,而在走出去之前,影片的质量是重于其中包含的本土文化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没有实力的作品,终究无法引起关注,更谈何传播?于此,《老墙》的质量显然不过关,不足以代表地域进行输出,是注定走不出去的。仅仅能够在本地圈得一些情怀,收获一些违心的赞扬……而本土电影的获救之道,显然不在其中。

  练手之作业而已,欢迎批评指正。



作品集老墙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