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豪为何被拒之门外
时间:2022-10-31 作者:梁泓漪 点击:次
当一帮购物者蜂拥在名店聚集的法国老佛爷商场时,遇到的不是畅通无阻欢迎惠顾,而是礼貌阻挡谢绝进入。Dior、Cartier、CHANEL、BUCHERER、LV,名店林立,顾客攒动。大牌拥挤在一起,兴奋的自然是买家。但是欧洲人开店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开店喜欢顾客盈门,老外的店,拒绝的是个“挤”。有耐心你就店外等候,没耐心你就抬脚走人,店员不卑不亢,毫无挽留之意。
其实店内并不挤,用“挤”这词儿,是国人常规思维,以为商场谢绝入内,定是顾客爆棚。可稀稀疏疏的店内,也就七八人,完全可以再塞进十几二十人,那也只是满员,绝不拥挤。但是老外用一根漂亮醒目的警戒绳横在门口:谢绝入内。
这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众人等在门外,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谢绝时间要候多久。
店内,五六个店员在服务七八个顾客,顾客随心所欲地走走看看,店员跟在身边说说划划,有的顾客掏出银子,有的只是随意浏览。不论买与不买,店员服务都让顾客满意,店内氛围都很宾至如归。在老外眼里,服务品质似乎就是照顾好每一位顾客。这几个顾客离店了,下几个顾客才能进入,实属一板一眼的贵族式接待。
老外讲品质跟我们有距离。比如大家都讲“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理念上看似一致,行动上就差很远。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讲品质,也称顾客是上帝,但上帝可以在商场里迷路或被挤踏,如蚁之群。老外呢,把顾客当大象,大象一进门,所有店员都如蚂蚁般仰视。
此番欧洲行,还听到一个颇具争议的说法,就是瑞士人憎恶高效。乍听此言格格不入,但瑞士人的确反感大谈效率,他们认为高效状态没有品质,只能导致粗制滥造。
瑞士精工举世无双,真正是精耕细作。瑞士人对一块手表的制作,不是论其多长时间完成,而是在意这块手表始创的那一刻工匠的情绪、情感和心境:愉悦抑或愤怒,轻松抑或紧张。他们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真正影响创造者思维的动因。只有在神经放松的状态下,在轻松愉悦的情绪里,创意这东西才会带给制作者无限遐思和充分想象,灵感和火花才会灵动交织,带出美丽智慧,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到作品里,凝聚成中国理念的“天人合一”。
慢工出细活,中国民间早有此话。现在,现代化和高科技,让人类跟“高速高效”不断联姻结盟,但欧洲一些国家却依然固守传统理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岁月的长河不断锁定这些纹丝不动的传统理念,释放出的光辉和奢华。这些无与伦比的顽固品质,牢固着欧洲百年老店的根基。
有时候想想,与时间赛跑,到底在追什么?如果给当下的中国人和瑞士人出个选题,一个是100天造1只表,一个是1天造100只表,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