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贫瘠创作题材的不成功尝试【隐入尘烟观后感】

  关于《隐》

  距离看完隐也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因为下线的事情热度依旧在回荡,却出现着愈发两极的评论,让人有些不安。

隐入尘烟

  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其实宣传就已经很多了,我当时的看法是,好吧,可能又是与《气球》一样,一部内容上贴近于现实主义表达,不断在影像技巧的施展上炫技的作品。我为什么对这些作品感到不安?我其实很开心西北叙事能更多的进入大众视野,即使他们没有好的排片量,没有好的票房,但作品本身的出现足以慰藉贫瘠的量。去除地域性的城市表达与地域性强的传统的乡土现实主义表达之外,内容新奇且具有分量的作品真的太过罕见。

  回到《隐》本身上来。我的观感体验是什么样?不满多于惊喜。首先是失败的群像展现,周遭人物的冰冷展现的太过僵硬,方言是唯一算得上带有特色却又不完全特色的元素。人物的言行与行为在影像之中像是剧本的完全复现,失去了和画面感与声音一起带来的混响。方言的出现也遗憾多多,在台词设计上太过死板,着重体现了独特字音与词汇,却忘了维持语言的连贯与自然。

  这种叙述的方式怎么样?我真的很难喜欢。人物失去了抵抗的活性,这自然可以,但当这个抵抗成为了理所应当,与贫瘠和外界社会的绝缘成了一个连贯体,影像本身就停留在了一个复现的水平上,失去了探索的可能性。人物、语言、环境都像博物馆的展品一样,那些复刻现实之外的细节全靠一板一眼的拼凑完成。男主角马有铁所呈现出的状态大多数情况下为积攒或是忍耐的状态,爆发的点只有对贵英的斥责以及贵英离世后马有铁的呼喊、最后喝下敌敌畏。

  关于对作品的斥责,大都集中在于精英视角下的农村,浪漫化苦难以及歌颂坚韧与沉默。这种感觉确实能够感受到,但是融入在影像表达里,通过画面特写的呈现。不彻底的现实主义倾向确实看着让人很纠结,一方面所讲述的苦难本身确实反应了一部分真切的画面,却在此之上灭去了对人的精神的继续探索。在贵英身上,创作者安排了一个无力抵抗的属性,身体缺陷与有铁所训斥的“无用”,创造出了一个话术陷阱,便是她无力反抗周遭的环境,便“只得”如此,而后便隐去了这个角色的反抗意识,这个意识只在有铁斥责完后有了些许的呈现。

  在@kordelia 的影评里出现许多感受,例如用裤腰带拴着贵英、再善良的人也不比法律保护来得可靠等等用性别滤镜去看待电影里的细节,确实是很好的角度。电影的主题不光是渲染着人们对待贫穷时的温良,也实际上呈现着一种贫穷与苦难笼罩下的女性权利丧失被盲目的给予所造就的温情而屏蔽的困境叙述趋势。“为···好”这样的强行用付出来正当化夺取回报的强调也让人胆战心惊。苦难实际上造就着一种变相的掠夺,以温情为名的肆无忌惮,转移现实压迫。(这里要注明的是,这里强调的是“趋势”,而非其所展现出的完全态,令观者害怕的是这种行径之间所体现出的危机感与不安。)

  就像安德里奇在《特拉夫尼克风云》里所写:

  一连多少年,人们背负力不胜任的重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经,都未能各得其所。因而一直在盘算,怎么把一部分负担转移到别人的肩上,多少减轻自己一点儿重量,如果转嫁不成,那就破口大骂或尖叫几句,来发泄一下积郁。这样,共同的灾难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身上转到另一个人身上,转来转去,灾难虽然未见减轻,但总可以受得住了。

  在《隐》里,贵英实际上就承担着这个苦难被转移的终点,无以延续传递的链条。无处宣泄与转移的她只得承担并同时不断积攒苦难的感受。有铁所给予的温情实际上也没办法消解,只能说让贵英到了一个可以注意维系生存的量,最后的死因更是弱化了这个角色所经受的社会给予的精神压力,以一个意外加强了命运的不公平,却也是将这个结果更多的归因给了不确定的“天命”。

  我更期待西北内容叙事的多样化出现,但奈何现实主义占据了太多空间,并且这个现实主义的探索更是停滞不前。从个人意愿来说,我希望看见什么样的现实主义作品?我甚至觉得去呈现有铁的其他几个亲戚去叙事,都更加有感染力,一种人面对苦难环境时的抗争与保护自我的精神,以及在此时所呈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浪漫化对苦难的忍耐、默不作声,实际上让人麻木。那些为温良叫好的人,歌颂有铁在苦难之中还会用哲理化语言装点自己生活的人,我实在难以理解那种精英姿态。

  同样从个人体验来说,我更喜欢带有侵入者的对环境有所突破的探索性表达。锡兰的《小镇》所呈现出的人物对环境的抵触以及本能的反抗,在现实主义层面要走的更远。就是《隐》所要体现出的温良,都没有头绪与变化可言,仿佛温良自始至终如天性一般让人物毫无波动。而例如阿巴斯式的通过外来者的出现对乡村环境的进一步的探索也是看不太见的,光靠一些简单的图像技巧完成不了这些探索。在这些层面来说,《隐》真的很难让人觉得有所亮点,也没有完成一个合格的探索,只是踏踏实实的完成了一个叙事,完成了现实的虚构化,遗憾远多于亮点。同样的,我们因为这部影片被下线,而将其作为一面旗帜一样去夸张它的成就。但它不该被下线,甚至应该有更多的这样的作品,让观众更多的去了解这种叙事的单调,并且反馈,让更多的创作者自发地去完成更多探索。只可惜愿意去抱着原始的幻想去浪漫化的人并且付诸于创作的创作者都太过少见,只能说看见未来实在太难,这种文艺贫瘠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品集隐入尘烟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