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释怀了
2022-08-11 网友提供 作者:捡子 点击:次
我曾经很羡慕那些“偏科”的同学,就算英语老师多么穷追猛打,也会在早读快乐的写着数学题。 而我,更像一个数学“摆烂人”,一个高考面前的“利己主义者”, 墨守着老师的125分法则,毫不犹豫放弃12、16,放弃解析几何和导数的第二问,绝不探索最近发展区之外的自己,绝不在“性价比”低的题目上浪费一分钟的时间,所以我羡慕他们,羡慕我高一的数学课代表,羡慕我高三的同桌,和数学老师辩论一道题有多少种解法时那种闪闪发光的神情,我不羡慕天才,我羡慕热爱。 张叔平一直固执的认为,自己承认天赋论是一种清醒,但在三维度六因素的归因论里,努力才是我们唯一可控的那个。 我想只是因为我选择了A,苦苦挣扎自我解剖,所以希望后来的人选择B,甚至将自己的意志以一种好心的姿态强加给后来的人,却从未看到B世界的人也曾难过痛苦。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对杀青特辑里的一句话感同身受,裴之认为,爸爸是一切幸福的根源,我特别能理解这句话,你说他不后悔和林朝夕断联吗?他后悔,他不后悔放弃数学吗?他后悔,为什么相比起和林朝夕的感情,对数学的感情,裴之对爸爸的执念更深,因为一切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连锁反应,就好像在某个节点,一路高歌的人生在一瞬间急转直下,在回望自己过去的遗憾时,人的想法往往会贴合首因效应,他会认为后面一切不幸都是最开始那个因的果,而没有想过,每一个他所认为的“果”,当拥有的足够的勇气和释然之后,改变选择,可以成为新的因,一个通往美好的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