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后翼弃兵》的配乐很有意思,其中一首是沉重又激昂的《Gift》,另一首《The End Of the World》则围绕着“当一艘船沉入海底”。这也正暗合了本剧主角贝丝哈蒙形单影只的处境。

后翼弃兵影评

  很多人将贝丝理解为孤独的棋手,正如哈利在第四集引用的另一个天才棋手那般是,“国际象棋的骄傲与悲伤”。其实不然,与其他天才传记不同,《后翼弃兵》其实没有突出孤独是天才的打火机。在哈蒙身上,我们看到她独立而不孤独,相反大多数由她看到“共鸣”的观众,想必其实是,孤独而不独立。

本文就是拿来驳倒标题的

  贝丝哈蒙天生不凡,但并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反社会人格的畸形天才,她也向往社交,也期望穿好看的衣服、谈恋爱这种简简单单的朴素欲求。这部剧为什么讨人喜欢?她并不冷漠,反而言行有礼,这证明独立的人并不会排斥与身边人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反而可以借自己的坚强和独立以更有原则地爱他人和理解他人。正因为天才人设的哈蒙不是高高在上的龙傲天,我们观众不是在被动地靠女主秀操作得到观剧的爽感(热血漫),而是切真体会到了她成长的不易与心酸,从这种励志的经历重新找寻生活继续的意义,发现自己也有能力、也有必要独立。就如同棋手弃掉皇后一翼的兵,抛去迷恋与依赖,以坚强人格的勇气进入自己追求的更美好的世界。

  所以我认为,《后翼弃兵》不是让观众灰心于平凡人没有天赋加成就不能逆天改命,而是使我们更相信理想主义的无尽力量。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天才与凡俗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像剧中女主高中的苹果派那样标签化地定义他人或自己(这也是我不喜欢MBTI作为社交身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更多程度上和女主有相似的处境,不那么称心如意的原生家庭起点,因一时过人之处或一技、多技之长自命不凡,有不被理解的喜爱之物等等。我们可能还经历过像女主那样独处时放浪形骸、欢歌喜舞地自嗨(该剧伏笔处处收回,精心设置,所以片中多次出现单独唱歌跳舞自嗨的情节不可能是无意为之的)。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个最大的相似点在于女主对于逆境(具体而言是不可抗的竞争差距)的处理,她不是一路莽杀、兵来将挡的无敌战神,即使是一贯好强不认输的女主也一样,会逃避现实、会失去信心……她用酒精、尼古丁、D品和性来麻痹自己,当她觉察到堕落最终会毁了自己时,试图艰难克制却又总是明知故犯。我们不也一样?而且总是如此。可能我们接触到的娱乐品不是这些事物,但总有那么些专属的、成瘾且有快感的替代品可用于沉沦逍遥。我相信技术无罪,这些纵欲品是物质而已,罪过在使用者身上。当你从学习和工作找到意义并坚持不懈时,学业和工作与这些物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真的谈平凡人和女主这种天才的差距,我想应该是女主最终能找回(或者说,始终没有丢弃)下棋的初心,而我们变了,因此也“泯然众人矣”了。剧中六、七集以较大的篇幅讲述故交重逢、生母记忆和再临孤儿院等情节,我想也是为了让女主找回起点,这个设计非常准确真实且十足高明。

  再论贝丝哈蒙不孤独,拿她身边人聊聊。首先自然是逆天的“后宫团”,记者汤斯、肯塔基州前州冠军哈利、全美冠军班尼都在贝丝成长的必要的时候给予了相应的帮助,而非单纯制造暧昧戏的路人男主。从主要作用来看,汤斯是牵引和鼓励,哈利是直言戳醒,班尼是挫折教育。这些都是贝丝的贵人,说实在的,要是没有这些角色(当然她还会遇到其他类似的人承担此作用),贝丝哈蒙的棋后之路恐怕没有这么舒坦。其次是用于侧面衬托女主的杂角,拿苹果派社团的女生们为代表,她们都是受美国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文化影响的典例,更是普通人对“同学伙伴”的定义,那时的社会背景使得美国青年多半是迷惘、焦虑而叛逆的,相反的是,女主却因她的不认命、不怨命而显得格格不入,当然女主也不可避免沾染了这种嬉皮士文化,除了剧中多次凸显的音乐喜好,女主也具备一定享乐主义的属性。所以再次重复我的基本论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天才和凡俗的两面性。

  这种不认命、不怨命才是女主棋后之路的根本基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女主在经济困窘的关头,仍然有着穷且益坚的不屈意志,不愿意为旅费赞助而为Christian教会在媒体前说出有违心声的宣言。她的独自奋斗和孤儿身份已经让她不相信God了,她不愿意纠结自己是选民或者弃儿,求人不如求己。国务院的条件她也嗤之以鼻。她不为任何人代言,哪怕是political的或者religious的大山,她的心中只怀着对国际象棋事业的纯粹的热爱。所以我们看到女主的特性是不求名、不求利,却能一意孤行,这就是兴趣的感化。因而部分观众说这是一部冷战背景下具有鲜明ideology的黑苏联的剧,我是不苟同的。剧中不仅可以表现出了刚刚说的女主不为politic代言、不想让自己(尤其是在苏联引以为傲的国民运动)获胜的成果成为美国的骄傲,而且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剧中对苏联棋手的描写是严谨中肯的。贝丝哈蒙最大的对手博戈夫不是阴险狡诈的敌人,他也醉心沉浸在棋盘上(表态“我会头倒在棋盘上而死”),即便最后失利也极度有风度地向女主致意:It's your game.这也说明了国际象棋是一项“绅士运动”。

  说到绅士运动又不得不一提该剧另一大焦点:性别。我不赞同本剧具有女性主义的特征,毕竟,《后翼弃兵》里女主遇到的男棋手,都是彬彬有礼的。当然,女主生父、养父的背叛,在我看来是剧情的必要成分,不必上纲上线。

  既然本剧是颇受争议的大女主剧,比起相对比较幸运的女主贝丝,那么我们来聊聊另外两个女性角色:乔琳和养母。

  乔琳是孤儿院口无遮拦、吊儿郎当,但心地善良,给予了贝丝最真诚深切的陪伴和关怀。然而,她既不像贝丝那样天赋异禀,也没有贝丝等等其他女孩被领养的好命,更遇不到贝丝能邂逅的一堆贵人,乔琳她不仅出身不幸而且寂寞到底,是完完全全靠一手打拼、自力更生考上大学的,甚至考律师挣了为好友贝丝去莫斯科的关键资金。或许乔琳的身世这更像是怨天尤人的大多数人们,没有家财万贯的金钥匙,更没有卓越不凡的智慧,没有天降的救星和丰富的选择,甚至是个井底之蛙,万事只能靠自己,而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人也渐渐被社会同化而成为一颗沙砾、一只齿轮了。

  养母则是没有成为天才的另一个贝丝哈蒙了。她也有着对钢琴独钟的梦想,也酗酒、磕药,当然她比贝丝要世俗的多。她这种世俗反倒是真正孤独的,不仅没有实现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和事业理想,还有严重的家庭羁绊和不实际的向往。编剧安排她在外乡完成钢琴演奏后,肝病死在床上,既完成了对贝丝哈蒙人生转折、逆境开启的考验,也完成了角色的最好归宿,难道她还要继续麻木沉沦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吗?

  一时感触良多,好久没写过字数这么多的长篇大论了,我看这回各段逻辑都还比较清晰,剧的热度也过了非常久了,不管有没有人看吧,我不抱奢望,但愿这份写作留有它自该有的一丝意义就是聊以慰藉了。



    作品集后翼弃兵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