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情感驿站 >

父亲的书架

  我与书结缘源自我的父亲。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在为数不多的家具中,一个铁制的书架是父亲的最爱。书架有四层,上面整整齐齐摆着许多医学书籍,有精装本、线装本,还有古今中外的医学名着和杂志。每天,父亲下班回来后,总喜欢坐在灯下一边看书,一边做着笔记。我经常睡到半夜,一觉醒来,发现父亲还在昏黄的灯下埋头苦读。母亲告诉我,父亲小时候是个孤儿,吃不饱、穿不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地主家的儿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私塾里听先生讲四书五经。为了能读书学习,父亲给地主家放牛,天一亮就将牛赶上山坡,趁牛吃草的间隙,跑到私塾的窗户底下听先生讲课。课堂上,先生摇头晃脑,口若悬河地讲着,而地主家的儿子不是蒙头大睡,就是在下面玩蝈蝈,根本无心学习,气得老先生暴跳如雷,又无可奈何。

  一次,在窗户上伸头偷听的父亲被先生发现,父亲害怕先生向地主告状,一溜烟地跑到山上不敢回来,等到夕阳西下才战战兢兢将牛赶下山。刚到村口,就遇到了回家的先生。先生叫住父亲,问他是不是很想读书,父亲看先生并没有生气,眼里满是慈祥、关切的目光,就有力地点了点头。先生说,我没有权利让你到学堂里读书,如果你想学习,晚上,你可以到我的家里来,我教你识文断字,分文不取。父亲不敢相信,满是怀疑的目光盯着先生,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先生看了看衣衫褴褛,赤脚穿着草鞋的父亲,摸摸他的头说:“孩子,只要你爱学,我一定教你”。从小无父无母,遭人白眼,受尽欺辱,没人关心的孩子,此时此刻,在老先生面前扑通跪下,给先生磕了三个响头,抬起头时早已泪流满面。

  从那以后,父亲白天给地主家干完活,夜深人静时,只有八九岁的他,就抹黑走十几里的山路赶到先生家里去学习。老先生看父亲天资聪明,酷爱学习,就认认真真地教他识字读书。可是好景不长,先生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此后,父亲又回到了从前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一支共产党的部队路过村庄,父亲听乡亲说,跟着部队可以吃饱、穿暖,不挨打。于是,便扔下放牛鞭,循着部队行军的方向一路狂奔追了上去,央求人家收留他。起先,部队首长瞧他小不肯要,父亲就一直跟着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主动帮着战士干这干那,脏活累活抢着干,勤快又能吃苦的他,不久就被首长看上,成了一名战士。

  在枪林弹雨中,父亲从一无所知的放牛娃,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曾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中屡立奇功,艰苦的环境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坚定了他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成了一名军医。部队先后送他到延安抗大学习军事理论,又派他到华北野战军医院学医,这些都为父亲一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父亲常说,“我这一生,要感谢的人很多,最幸运的是参加了八路军,没有共产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最高兴地是能用所学为病人解除痛苦,挽救他人的生命。遗憾的是没能上过一流的医学院,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我要活到老学到老,用自己的所学,为人民服务”。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不论职务高低,身在何处,读书、学习始终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唯一的爱好。

  父亲一生救人无数,医术精湛。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他用第一个月的薪水购买了书架,后来又用八个大洋买下了一本古典的医学名着,那可是当时他一年的积蓄。父亲作风正派,对病人细致入微,从不讲吃讲穿,唯独在买书上毫不吝惜钱财。书越攒越多,原来的书架放不下,父亲又购买了四开门的书柜,将原来的书架送给了我,它一直陪伴这我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结婚生子。

  08年搬新家时,我曾将许多家具送给朋友,唯独书架我舍不得遗弃。尽管它早已锈迹斑驳,但它是父亲留给我唯一的物品,它不仅见证了我成长的历程,而且睹物思人,看见它,我就想起曾经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眼前浮现出与父亲在春风中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漫步于夏天的星空下探讨人生理想;拾取秋日下火红枫叶时父亲的谆谆教诲;我们共同欣赏着冬雪自由纷飞时的浪漫,也曾为坚持自己的意见争得面红耳赤。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书香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书架蕴藏着我们两代人和书的故事。父亲一生清贫,没有给我们姐妹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从父亲身上我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懂得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它开启了我了解世界,认知社会的一扇窗户。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年轻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别把它丢掉。”

  做读书之人,享读书之趣。一本又一本,无数的知识,让我时时倘洋其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沉醉在书的世界里我仿佛读出了我的心声,我的快乐,我的梦想,我的烦恼,我的人生真谛。使我不断地充实自己,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作品集亲情文章 关于父亲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