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正因为很适合而无法和父母一起看

  看这部影片之前,我是没报什么很大希望的。国外影片中的亚裔生活、家庭、女性,是我不太愿意去看的一些描绘,受不同意识形态影响,总会产生误解和矛盾。但是这部片子评价太好,忍不住找来看了,却是很惊艳。很恰当地、不太偏颇地展现了海外华人的传统与现实的结合,而且在“青春期”、“叛逆期”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还能找到一些足够新颖的点来讲述,亮点满满。

  高考之后曾经被当作家族里的优秀典型,在聚餐中讲学习经验。父母说:也不听话啊,叛逆期上来那个劲你说啥都要对着干。亲戚很惊讶:“你还有叛逆期呢?”

  好笑,神志正常的人怎么会没有叛逆期呢?家长口中所谓的“叛逆期”,就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孩子,突然“不听话”了,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开始和家长的命令起冲突了。在我看来,这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人的意识,从一出生(甚至出生前)就在不断地受外界各个因素的影响。家庭、父母、亲人、邻居、老师、同学、朋友,读过的书、看过的新闻,电视上的广告,街边的叫骂,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信息来源。他不断被周围的环境重塑着、改造着。只要这个孩子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和外界隔绝,只要他的信息来源不只是父母的灌输,那么他的思想就不会和父母保持完全一致(这还是忽略了人的天性的前提下)。这些信息在他的脑中汇总,最终被接受成为他自己的思想。他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意愿,开始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而此时,某些父母还不愿意成长。他们还是想停留在孩子只是一张白纸一样的婴儿时期,对他们完全信赖、依赖,百依百顺。当发现孩子竟然敢对自己的规则提出质疑乃至反抗,大惊之下,失望而愤恨地说出:“你到叛逆期了,我管不了你了。”

  在我看来,叛逆期并不等同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一段时期,总有结束的时候,然而叛逆,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之所以年纪渐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渐趋缓和,并不是因为孩子又变成了那个百依百顺的婴儿,也不是双方的意见逐渐达成一致,而是总有一方学会了规避冲突。可能是孩子厌倦了徒劳的反抗,开始学会把想法深藏心底,不再向父母展露真实的自己,直到(通常是)高中毕业,远离家乡远走高飞;或者是父母逐渐成长,认识到孩子终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放开控制的手,不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因为疫情在家,一直想找一些适合跟父母一起看的电影,一起享受一个精彩的故事。这部电影的题材太适合给我控制欲极强的妈妈看,但是正因为如此,我知道不能跟她一起看。越是控制欲强的人越是倔强固执,没有什么事能轻易改变他们的想法。一部电影,还是个青春期的小姑娘险些酿成大祸的故事,我能想象到她的反应:“作吧,看看这不听话是什么下场。”

  所以,还是沉默吧。现在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再去试图改变她,同时避免被她改变我。相安无事或许也是一种完美的结局。



    作品集青春变形记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