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炼”爱:智者不入爱河,可我是普通人。

  “按理来讲我现在这个年纪,我38岁,我38岁了,应该特别现实了,随便找个男人过日子了。但我并没有,这叫梦想吗,这可能就叫梦想吧。”

  之前上课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信仰吗?不是宗教是精神上面的比如爱情主义……”

  我激情举手“我就是爱情至上主义!”

  ——————————

  “你的不安全感体现在你对事情追求的完美。”突然想到一个完美主义的处女座朋友。

  昨晚跟两年没联系的初中同学打语音,他说我好像价值观变了。以前都是“我要好好学习!我要上xx学校”现在是“反正人生还很长,随便上个大学就好啦~”

  前天朋友说一句话,点醒了我,“因为我们这个年纪能坦然承认失败的人很少。”

  ———————

  正文:

  总体来讲片子很好看,各类女性都有,出生、工作、家庭氛围、人生观都不太同。

  能从每个人身上获得一些投射,毕竟我们每个人在特殊都生活在一片地球上,不管男性女性就那么几类人别总觉得自己多么特别另类了。

  一开始最感兴趣的是“月儿”。

  感觉她的爱情观跟我特别像,尤其是当她说出“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不能离开爱情太久的女人。”

  但有一点我做不到,我没法像她一样跟前男友“坚持”两年,但有一个地方很真实,她看到别的女生跟新认识的男生跳舞时候脸色变得很难看,以及坦然承认自己两年来最受不了的一点是前男友当着她面撩妹。

  再比如农村出来的红梅,在跟男性聊天的时候说“但是我找的人是我依附于他的啊。”

  一个女性导演在“女权”时代下,拍这样一个“迎合市场”的纪录片里展示到这些,我觉得这个片子已经成了。

  当我们过度强调女权,看不上恋爱脑,一味鼓吹智者不入爱河。我们的爱情观,这个时代的两***,到底还健康吗?

  我觉得进步肯定是的。

  只是现在女性价值在遇到一个巨大转变的时代。

  会很“拧巴”。

  但有一点我很感谢这个片子,它没有任何价值观的导向,让我至少在现在能知道对于我来说最重要不是“爱”是陪伴,让人感动的爱情不是月儿和男嘉宾在探探上认识见面,然后令人感觉“灵魂伴侣”的那一霎那。

  令人感动的是姥爷姥姥一起吃饭。

  姥爷给姥姥穿衣服。

  “那年刚好她18岁,我24。”

  “我们是很守义的,一旦认定了是不能变的。”

  姥爷推着坐在轮椅里的姥姥。

  “最漂亮的就是我姥姥”。 “现在怎么不漂亮了啊,现在也漂亮”

  ———————

  这个时代啊,物极必反。

  就像是硅谷的那个课程,在教你怎能找回“感性”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片子的女性大都是自由的,有经济基础的,但依然被框在“要结婚”的框架下。

  这是很多人看不下去的一点,炼“爱”,“爱”一旦被具象成“婚姻”就让人“窒息感”。

  里面有很多婚礼的镜头,果然大部分女生对婚姻不抱以期待,但是一定对办婚礼这个事儿抱以期待哈哈哈哈

  里面的每个婚礼吧,新郎新娘,婚礼仪式都很普通,甚至在这个片子的独立女性视角下,会让人感觉到“封建落后”

  我看到农村习俗,比如算媒、磕头,都不会用这样的感觉,反而挺温馨。但是看到婚礼誓言“新娘,你愿意用你一辈子的温柔,去守护、去陪伴眼前的这个男子吗?”

  我的反应是:草,凭什么?!干嘛我就要去用我一辈子的温柔给这个男的啊草草草

  太恐怖了,凭什么我一辈子都要去陪伴守护这个人…

  ————————

  可能对我来讲,有一天炼“爱”成功,就是能坦然在一个“封建落后”的婚礼上欣然答应这句话吧。



    作品集“炼”爱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