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电影《“炼”爱》上映之际
2022-03-21 网友提供 作者:钟尹 点击:次
各位豆瓣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纪录电影《“炼”爱》的导演董雪莹,很高兴能通过豆瓣跟大家沟通交流。
今天是3月18日,在经历了上影节、北影节和大大小小近百场点映后,《“炼”爱》终于在国内院线跟大家见面了。
在映前的点映和首映礼上,现场观众的反应远超我的预期。一次次的笑声和掌声,让我确信我拍了一部可以走进公众视野、能让普通大众喜欢的纪录片。但我也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疫情之下,接近一半的电影院暂时关闭,《“炼”爱》的首日排片只有可怜的1%,我只得感慨纪录片在院线市场的弱势,但同时也无比感谢所有为这部片子呼喊的亲朋好友和所有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片子的可爱的观众朋友们。不管这部电影最终票房如何,我都愿意跟大家分享陪这部电影走过的这3年多中的一些点点滴滴。
这部影片的缘起,是我自己匪夷所思的相亲经历。这个经历让我思考,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单身女性,作为这个庞大群体的一员,我相信大家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情感困惑和问题。所以,我举起了摄影机,决定以一部电影的方式,来记录这一无法也不应回避的社会现象,也记录一些女性的情感变化。
我很清楚拍女性题材,不管拍成什么样,一定会众说纷纭。展映过程中,我就听到了正反两面的不同声音——
有人说,
没想到纪录片能这么好看!
作为男性我有了更多反思,看到了当代都市单身女性的挣扎和坚强。
不强加作者观点冷静的去展现多元婚恋观。
作为父辈,看完更了解孩子们这一代为什么找不到对象了。
也有人说,
主演活该单身!
导演畸形婚恋观!
为什么还这么幼稚的去相信童话?
其实看到这些评论,我是开心的。让本片激起大家的讨论和沟通,本身就是片子的初衷之一,不过在此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有关“女性主义”。
我不赞同男女对立,也希望这部影片给男女之间提供一个对话的机会。我看重的是女性为什么变得独立,而不只是标榜“我要话语权,我要独立。”
我想传达的是“女性主义”“我是女生,我很强大,但我内心仍然有柔软的地方,仍然珍藏着童话。”就像片中的寓言“我像龙一样强大,但我内心也住着一只兔子”,这则寓言故事就是《“炼”爱》的精神内核。
其次,有关我的婚恋观。
我本人渴望一生一世的爱情和婚姻,我也一直在追求长久真挚的爱情,但《“炼”爱》里没有植入我个人的爱情观,我也没有做婚恋观的价值定义者。影片中有人向往爱情,有人看重事业,有人坚信从一而终,但要抛开片子问我自己,我依然认为相信爱情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在当今多元婚恋观中的一种坚守,一种理想主义!
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30多岁,经历过情感和生活的锤炼之后的女人,我认为被现实教训之后随波逐流、圆滑世故,看似老成、实则麻木,把所有的事都放在横轴竖轴上归于算法,是一种妥协和苟且。与其如此,我情愿做一个幼稚的人,去勇敢地相信童话。
再次,这部电影是脱单宝典嘛?
肯定不是,从决定做这部电影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想过教大家怎样去“谈”恋爱,也没这个资格。我记录的中国都市里光怪陆离的婚恋现象,我想探究的,是单身背后的社会成因,我想呈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彷徨。
现代化的进程谁也无法阻挡,我们未来会更加富足,交通更便捷,我们会更方便地结识更多的人……但是,为什么单身男女仍然感叹真爱难寻?为什么“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可以打动这么多人?
物质的富足,沟通的便捷,并不意味着人世间不再有真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我们自身。我们是否还相信真爱,我们是否还向往真爱,我们的内心是否已经迷失?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作为纪录片导演,我的本份是记录,真实的记录。忠于生活并且客观呈现,是我的天职。对我所记录到的人物、拍摄到的故事,不做任何价值评判,这件事情,我更愿意交给观众,交给所有对它们感兴趣的人们。如果我的作品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引起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是争议,我也是乐意见之。因为自由的讨论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像纪伯伦所说“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的捷径。”
最后,感谢。
感谢我可爱善良的拍摄对象,你们无私的展现自己最隐私最真挚的情感和故事,这真的需要勇气;
感谢影片相关的所有公司和主创和同事朋友们;
感谢参与讨论和观影的观众朋友,谢谢大家对这个社会问题的关注。
今天影片公映,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支持独立纪录片,支持理想主义在这个多元纷杂的时代永不妥协,永不随波逐流。愿每个人理想不灭,真挚如初!
我也会在评论区跟大家互动,谢谢!
电影《“炼”爱》剧照kitty姥爷&姥姥
董雪莹
2022年3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