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情感驿站 >

怀念父亲

  怀念,让人夜不能寐;怀念,让人无法释怀。特别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父亲在礼县工作的这段历史,思念尤甚。

怀念父亲
 
  1960年初,我的父亲、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的何承华,因在“大跃进”期间犯“左倾”错误,被中央安排带职下放到甘肃省西礼县任县委第一书记(1962年西礼县分为西和县和礼县,他任礼县县委第一书记)。1963年9月,组织派他去中央党校(当时称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他在礼县工作了两年半时间。两年半时间是短暂的,但就是这两年半的时间,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成为他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一段难忘的经历,成为我们后辈眷恋着那并非故乡的热土———礼县的理由。
 
  父亲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极为贫苦的农村家庭。他八岁时因陕西大旱险些饿死,十岁就随母亲在西安沿街要饭。穷则思变,在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下,1936年他参加了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26日他随第一野战军进入兰州,即任中共甘肃省委秘书长。在甘肃期间他参与清剿土匪,参加土地改革,抓工业搞经济建设。1961年因犯“左倾”错误被下放礼县工作。父亲并未因犯错误被处理而消沉,而是直面错误,总结教训。在礼县四级干部大会上,面对3000多名各级干部他坦诚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示要同全县干部群众一道放下思想包袱。当时面对粮食紧缺,群众饥饿的极度困难局面,县委的首要任务是要迎难而上,要想方设法,解礼县于贫危,救百姓于饥饿。父亲带领县、局领导上山下乡,涉水翻沟,走村入户,调查研究。几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礼县所有公社和大部分生产队,和社队干部雨夜长谈,与贫困农户促膝谈心。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后,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工作《六十条》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父亲和县委一班人大胆制定了切合礼县实际情况的《十二条》具体意见,这个《十二条》意见,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政策放宽,实事求是。主要内容有:划小生产队,稳定生产规模;落实中央“队为基础”的核算政策,变“大锅饭”为“中锅饭”“小锅饭”;提高按劳分配比例,让红利给农民;实事求是地确定粮食征购任务,实行粮食征购分级包干,且一定三年不变。同时还提出了:边远和分散的农民可以包产到户;大牲畜包养到户;按照礼县的气候和农村实际,实施夏收后可搞复种。以上这些措施的实行,在当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礼县人民群众生活困难的局面。
 
  父亲作为县委书记,党员公仆,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几十年来,回想在礼县工作的日子,他感到踏实,感到欣慰。1998年3月,他在给礼县老年书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从1961年到1963年,我在礼县工作了两个半年头,由于礼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教育和帮助,纠正了我在省上工作中的错误。我感谢县委一班人,感谢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我永远怀念礼县,祝礼县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更令他感动的是,几十年来礼县的干部群众一直没有忘记他!当年礼县的老领导、曾经一道工作的老同事,经常相互写信、致电关心问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深情满满。在礼县档案馆征求《礼县赋》时,载入父亲作品;在县档案局编纂的大型画册《铁血荣光》———永载史册的礼县红色纪实中,也将父亲列入其中;还有“礼县历史文化丛书”,共计12册,其中《难忘的岁月》是记载父亲的专辑。父亲在礼县的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这让父亲倍感欣慰。2005年5月9日,在西安父亲遗体送别仪式上,有几十位从礼县风尘仆仆赶来送行的干部群众,此情此景,让我们做儿女的热泪盈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逢父亲的百年诞辰。七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风风雨雨,风雨过后依然是彩虹满天。我们亲眼看到,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礼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陇山汉水充满神韵,天嘉福地人杰地灵,礼县广大干部群众正在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打造全面小康的富庶礼县、美丽礼县、幸福礼县而奋斗!
 
  作为老一辈的人民公仆,父亲对党的事业忠诚不渝,对曾经工作奋斗过的陇南大地充满了深沉的感情。若父亲地下有知,看到工作过的土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应该是无比欣慰的。


    作品集亲情文章 关于父亲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