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雄狮中年人类学

  对于心态平和的观众来说,《雄狮少年》不仅在动画电影的范围内,在整个院线电影的范围内,都是一部堪称优秀的作品。

  相比过于美式的《大圣归来》和新海诚式恋爱脑的《大鱼海棠》,以及主流商业奇幻要素大杂烩的各种神仙妖怪IP,《雄狮少年》非常扎实地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和中年觉醒相互交织的当代中国故事。

雄狮少年

  不过在主线情节之外,《雄狮少年》的背景设定却更加值得玩味。毕竟,一位长者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故事里中年的颓废和觉醒,少年的成长和磨炼,在展现个体的人性光辉的同时,更折射出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迁。

  --------------------------------------------------------------------------------

  虽然说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爱情确实让生活更加美丽

  五条人,《阿珍爱上了阿强》

  在电影里舞狮大赛的海报上可以看到,故事的时间是2005年。影片里也可以看到公用电话亭、翻盖手机之类,时代细节的呈现都比较到位。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是2005年?一个热血励志故事,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一个当代的热血励志故事,也完全可以发生在当下,或者不久前的21世纪10年代。

  2005年却是一个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年份,在当时有着新世纪的朝气,现在看来却已经成了“美好旧时光”。这个时间点,对于当下动画电影最主流的青少年用户而言,是没有亲切感的过去;而对于影片想要打动的成年观众而言,也是一个模糊的曾经。

  与这个时间设定相关的,还有影片中一些乍一看略显矛盾的要素,这些要素会把我们关注的焦点引到中年卖咸鱼的阿强身上。

  阿强年轻时是村镇里舞狮最好的仔,结婚以后却因为舞狮赚不到钱而被妻子阿珍(就是五条人的《阿珍爱上了阿强》的阿珍和阿强)禁止继续舞狮,不得已放下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乖乖卖起了咸鱼,变成了一个养家糊口的颓废中年,直到遇到想要学舞狮的主角才重新觉醒。

  这个人物经历的前提就是舞狮行当的没落。

  但主角一路遭遇的对手却明明白白地显示着舞狮这个行当并没有那么凄惨,不仅村镇里参加狮王争霸预选赛的队伍有很多,而且省城广州的职业舞狮队更有着堪比专业运动员的场地、设施和科学训练。显然,舞狮不仅不是赚不到钱的行当,甚至可能还有不少后台金主。

  从阿强那个年代到和故事的时间点,两代舞狮的处境在表面上的矛盾,只有在历史的行程中才能被恰当理解,而这个历史的行程,就是20世纪最后二十年到21世纪初。

  舞狮大赛的解说员介绍咸鱼强是一位四十五岁的高龄选手,也就是说,阿强生于1960年。

  阿珍爱上了阿强是在阿强二十岁,也就是1980年。我们可以推测,两人在80年代初结婚。婚后的最初几年,阿强大概还是继续舞狮。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初期,舞狮应该是作为文艺事业被整合进公家体制的。

  我们可以在当代80后东北作家的作品中看到,在旧体制下,一些工厂车间的普通工人,由于能唱会跳,有些特长,就成为了单位中的文艺骨干;在所有人收入和生活相差不多的年代,文艺骨干就是人群中的明星,受到众人的赞赏和崇拜。

  阿强年轻时在村里的地位大概也是如此,阿珍嫁给阿强,就是嫁给了那个年代最出风头的人。

  但是在婚后不久,阿珍和阿强就面临着改革开放初期的滚滚洪流。

  打工或者下海,又或者做一些灰色生意,大都市遍地的机遇和财富吸引着城乡中无数心思活络的人。

  与快速发展的各类生意相比,舞狮虽然在岭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但收益却弗如远甚,这也是不难想象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习俗,舞狮在各种节庆日子、红白喜事、乔迁新居、店铺开张的场合都不可或缺。但是也像很多民俗表演一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免沦为添彩助兴的小节目,从业者只能混口饭吃。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舞狮在80、90年代的处境并没有沦落到像博物馆里的“死文物”那样的衰败,但确实已经远远落在方兴未艾的市场经济后面。

  因此,热衷于舞狮的阿强,后来就专心卖咸鱼,十几年没再碰过舞狮。但尽管如此,阿珍和阿强还是没赶上80年代的大风口,输在了时代的起跑线上。

  广交所官网上有一篇2019年的文章,一位广东醒狮传承人介绍醒狮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实践”。文中说,从事醒狮技艺的人并不是那么多,原因之一是收入不高,生活不稳定;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以解决,但早十几年,或许仍然是个问题。

  在影片中,阿强在2005年重拾舞狮之后,带着徒弟去给人家的酒席表演,结果仍然只能干完活蹲在路边吃盒饭,与省城的职业舞狮队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在新世纪初的广州,也许还包括其他的一线城市,在经历过慷慨激昂的80年代和野蛮生长的90年代并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之后,“复兴传统文化”的潮流逐渐兴起。(也是在2005年,距离广州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成立。)

  在这股潮流下,舞狮作为传统文化迅速被吸纳进地方政绩和文化产业,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省城的职业舞狮队看起来财力雄厚,为什么舞狮大赛可以在广州举办并获得官方和传媒的大力支持,为什么舞狮大赛的“推广大使”家境殷实、开着进口豪车。

  2006年,《雄狮少年》故事之后的一年,广东醒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这就是生活,它活生生

  活生生地活成了哲学家

  五条人,《活生生的生活》

  从阿强到两个阿娟再到职业舞狮队,不同角色的舞狮反映出来的是时代变化和城乡差异的复杂社会面相。这一脉络所呈现的,不仅是某一种民俗或技艺的命运,我们可以在更宏观的意义上说,这是传统文化或者“礼乐”的生活方式整体的处境变化,并且事关中国人如何“过日子”和“做人”的问题。

  这让我们想起北大吴飞教授十多年前关于中国农村自杀问题的一系列深入的研究;“过日子”和“做人”也是这些著作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吴飞的研究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拒绝套用主流的社会学和精神病学对自杀的解释,而是在农村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理解这些自杀背后的观念。其中,诸多个案分析中展现的家庭权力游戏内围绕道德资本的争夺和拉锯,值得所有想要进入或者逃离家庭关系的人细品。



作品集雄狮少年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