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佛祖通载(卷第五)(2)

  (丁未)改永康大教至东夏一百年矣(六戊申)灵帝宏改建宁(章帝玄孙。渎亭侯苌之子。十二即位。己已四月崩南宫。寿三十四。葬文陵)在位二十二年(宝武立之)

  (壬子)改熹平(七癸丑)是年天竺沙门竺佛朔至洛阳。译道行般若经。弃文存质深得经意。至光和中同支谶译般舟三昧经共三卷。是岁安息国优婆塞都尉安立至洛邑。

  同清信士严佛调译经七部。于时复有沙门支曜康巨康猛详昙果竺大力。皆善方言。终汉世译经凡三百余部。

  (丙辰)诏刻五经文字。立于太学门外(戊午)改光和(八甲子四八)改中平○道始黄巾作叛(初钜鹿张角假术治病谋反。自称大贤良师。又称黄天。不数年结三十六万人。皆着黄巾。以甲子年同起杀人。建安癸未焚燎郡县。内外太恐。举左中郎将皇甫嵩讨灭之张角病死。斩其尸。二弟皆战败。俱斩而尽。传首京师)

  (戊辰)○(綦稠自称天子起兵作乱)

  (己巳)○(益州黄巾马相自称天子○黄巾贼起。鬻狱卖官。宦者卜常侍弄权。天下大乱)

  洪农王辩(灵帝子即位。改元光熹○袁术收阉人无少长斩之。又改昭宁。太原牧董卓入朝。因废帝为洪农王。寻又杀之。立陈留王为少帝矣)在位一百七十日(九庚午)献帝协改初平(灵帝中子。昭宁九年九月。董卓废皇子辩立之。

  九岁即位)在位三十年(董卓自称太师。劫土迁都长安。三年王允吕布共诛卓灭其族矣)

  (十癸酉)帝初平中。牟子未详名字。世称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

  会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縠长生之术。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先是牟子将母辟世。年二十六。归苍梧娶妻。太守闻其守学。谒请署吏。时年方盛志精于学。又见世乱无仕宦意。

  竟不就。是时州郡相疑隔塞不通。太守以其博学多识。使致敬荆州。牟子以为荣爵易让使命难辞。会牧弟豫章太守为中郎将笮融所杀。牧遣骑都尉刘彦将兵赴之。恐外界相疑兵不得进。乃谓牟子曰。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尝遣刘都尉行。恐界外疑难行人不通。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零陵桂阳假涂于通路何如。牟子重违其意诺之。适其母卒。遂不果行。久之叹曰。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舍玄妙为酒浆。玩五经为琴篁。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欲争则非道。欲默则不能。遂以笔墨之间。略引圣贤之言证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觉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者。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不行而到。无作而光。故号为佛也。

  问曰。何谓之为道。道何类也。牟子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蜿蜒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

  问曰。孔子以五经为道教。可拱而诵履而行之。今子说道虚无恍惚。不见其意不指其事。何与圣人言异乎。牟子曰。不可以所习为重所希为轻。惑于外类失于中情。立事不失道德。犹调弦不失宫商。天道法四时。人道法五常。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之为物。居家可以事亲。宰国可以治民。独立可以治身。履而行之充乎天地。废而不用消而不离。子不解之。何异之有乎。问曰。夫至实不华至辞不饰。言约而至者丽。事寡而达者明。故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人制七经之本。不过三万言。众事备焉。今佛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非一人力所能堪也。仆以为烦而不要矣。牟子曰。江海所以异于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所以别于丘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绝山阜。跛羊凌其巅。深不绝涓流。孺子浴其渊。麒麟不处苑囿之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剖三寸之蚌。求明月之珠。探枳^8□之巢。求凤凰之雏。必难获也。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经前说亿载之事。却道万世之要。太素未起太始未生。乾坤肇兴。其微不可握。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其广大之外。剖析其窈妙之内。靡不纪之。故其经卷以万计言以亿数。多多益具众众益富。何不要之有。

  虽非一人所堪。譬若临河饮水。饱而自足。焉知其余哉。问曰。佛经众多。欲得其要而弃其余。直说其实而除其华。牟子曰否。夫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药并生各有所愈。狐裘备寒。絺绤御暑。舟舆异路俱致行旅。孔子不以五经之备。复作春秋孝经者。欲博道术恣人意耳。佛经虽多。其归为一也。

  犹七典虽异。其贵道德仁义亦一也。孝所以说多者。随人行而与之。若子张子游俱问一孝。而仲尼答之各异。攻其短也。何弃之有哉。

  问曰。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子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喜异术。岂能踰经传美圣业哉。窃为吾子不取也。牟子曰。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子贡云。夫子何常师之有乎。尧事尹寿。舜事务成。旦学吕望。丘学老聃。亦俱不见于七经也。四师虽圣。比之于佛。犹白鹿与麒麟。燕鸟之与凤凰也。尧舜周孔。且犹与之。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或有所阙。佛不见记何足怪疑哉。

  问曰。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其异于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也。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皋陶鸟啄。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宇。老子日角目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异于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

  问曰。孝经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临没。启予手启予足。

  今沙门剃头。何其违圣人之语。不舍孝子之道也。吾子常好论是非平曲直。而反善之乎。牟子曰。夫讪圣贤不仁。平不中不智也。不仁不智何以树德。德将不树顽嚚之俦也。论何容易乎。昔齐人乘船渡江。其父堕水。其子攘臂捽头颠倒。使水从口出。而父命得苏。夫捽头颠倒不孝莫大。然以全父之身。若拱手修孝子之常。父命绝于水矣。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所谓时宜施者也。且孝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而泰伯断发文身。自从吴越之俗。违于身体发肤之义。然孔子称之。其可谓至德矣。仲尼不以其断发毁之也。由是而观。茍有大德不拘于少。沙门捐家财弃妻子不听音视色。可谓让之至也。何违圣语不合孝乎。豫让吞炭漆身。聂政皮面自刑。伯姬蹈火。高行截容。君子为勇而死义。不闻讥其毁没也。沙门剃除须发。而比之于四人。不已远乎。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