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30年后,人类如何对抗时代的洪流

30年后,人类如何对抗时代的洪流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才30出头。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婴儿可能到2100年还活着,甚至到22世纪还是个积极公民。
 
  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纪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显身手?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围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宫?不是灌输信息,而是教他判断信息
 
  目前有太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然是灌输信息。这在过去说得通,因为过去信息量本来就不大。
 
  比如,如果你住在1800年墨西哥的某个偏僻小镇上,就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毕竟,那时既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也没有报纸或公共图书馆。
 
  现代学校的出现,使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学到读写技能,了解地理、历史和生物的基本知识,这其实是个极大的进步。
 
  但是,在21世纪,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如果你现在住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小镇上,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光是看维基百科、TED演讲、免费在线课程,就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一方面,现在没有任何政府有能力隐藏信息;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想用各种互相矛盾的报道、无关紧要的话题来影响大众,也是轻而易举的。
 
  在这样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教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不应该看重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除了太强调提供信息,大多数学校也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然而,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到时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我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语言编程、学说中文,但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可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許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是,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和创意。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认识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态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时代步伐,人类不只需要新的想法和新的发明,更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1848年,几百万人失去了乡间农场的工作,到大城市的工厂里上班。但他们到了大城市之后,性别并不会改变,也不会忽然多个第六感。而且只要在某家纺织厂找到工作,就能在这个行业待上一辈子。
 
  但到2048年,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就算他们找到一份有意义的新工作,如为3D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最新的流行趋势,但可能在短短10年内,不仅是这个职业,几乎所有需要类似艺术创意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所以,你在25岁的时候,交友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如果是“25岁的异性恋女生,住在伦敦,从事时尚工作”,到了35岁,就可能变成“年龄调整中,非特定性别,新大脑皮层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宇宙’虚拟世界,人生的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时尚设计师未曾踏足的领域”。到了45岁,就连“约会”和“自我定义”都成了过时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帮你找到(或创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只是个假设。没有人真正知道未来将如何变化,而且任何假设都可能与真正的未来相去甚远。“不连续性”时代,需要不断“重塑”自己
 
  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像是一部科幻小说,那么他很可能是错的。但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一点儿都没有科幻小说的意思,那他肯定是错的。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细节,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的重大改变,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
 
  你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了稳定的身份认同。就算在15岁的时候没去上学,而是在自家田地里工作,你仍然是在学习:学习怎样让水稻长得更好,怎么和大城市贪婪的米商谈判,以及怎样解决和其他稻农之间抢水抢地的问题。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当然,就算到了50岁,你还是会在种稻、谈判、处理冲突这些事情上学到新知,但都只是对已然千锤百炼的能力做点微调而已。
 
  但到21世纪中叶,由于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复杂的问题。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如此新奇。人们都忙着自我重塑。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这有点儿吓人,但也令人兴奋。
 
  但到50岁的时候,你不想改变了,大多数人也都放弃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这辈子能看的、能做的、能买的,好像也就那样。这时的你更喜欢稳定。然而在21世纪,“稳定”会是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因为人类的寿命会更长,有可能你有几十年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块无知的化石。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不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我。而且到时候,50岁可能还算年轻。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