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关于中国的四幅图景(2)

 
  是的,古老的、陈旧的、有历史沧桑感的、文化上神秘而难以接近的,在他眼中,这才是中国。我没有尽早意识到这一点。在离开北京之前,本杰明提出希望看一场“中国戏剧”。时间很紧,我便带他到北京最好的剧院看了一场歌舞剧。看完之后,很明显他失望了。
 
  后来我想到,剧很好,只是内容和形式都太现代、太西方了。难道要我带他去天桥看一场京剧?可我自己并不太懂京剧,这也许会让他更失望。古老的四合院和神秘的京剧,也包括令人痴迷的中国武术,这或许就是很多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标签。
 
  上面三个故事,展现出了三幅截然不同的中国图景。三个故事都来源于西方人。最后我想讲一个来自非西方世界的故事,看看关于中国的第四幅图景。
 
  2011年,我加入一个中国记者访问团,到巴基斯坦访问。在那里,很难在街头看到西方人。本·拉登刚被美军特种部队击毙,报复行动正在巴基斯坦各地展开。我们在各种恐怖袭击的消息中走遍了这个国家的多个省份和城市,感受到乱世中的平静和友善。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典型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中国又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在那里,中国是先进的:在拉合尔的博物馆——那里陈列着4000年前古印度文明的文物,不远处还有伟大的莫卧尔王朝的故宫。一个头戴黑纱的少女高兴地告诉我,她马上要去中国留学了。她去的是北京一个很好的理工科大学,离我工作的大学没多远。她畅想着到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太過兴奋,以至忘记了似乎不应该和一个陌生的外国男人交谈太多。
 
  在那里,中国是友善的:在伊斯兰堡半山腰的观景平台上,每一个伊斯兰堡市民都想过来和中国记者合影。他们一致称中国人为“兄弟”。这些市民太过热情,以至于过于紧张的安全警察不断把他们从我们身边拉开架走。
 
  除此之外,在那里,中国还代表着未来:在偏远的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省督在他的帐篷里接待了中国记者。他用当地的土语发表演讲。他的翻译将当地土语翻译成巴基斯坦官方的乌尔都语,然后中国的翻译再翻译成中文。
 
  总的来说,第三世界的人们更少受到西方普遍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容易站在客观的角度看中国。在这样的角度上,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中国崛起的含义远非“市场的未来在中国”那么简单。世界的未来可能也在中国。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