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孟子遇见理想主义者

孟子遇见理想主义者
 
  孟子有理想,但有时他会遇见比他更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比如那日,酒席散了,他的弟子彭更借酒撒疯提意见:像您老人家这样,驾着几十辆车,数百个弟子跟着,从这一国吃到那一国,这,这也太过分了吧?
 
  孟子的表情我们看不见,但我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平静如水。他答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只要有真理,吃人家一顿饭又有何妨!当年尧把天下都送给了舜,舜也没客气,你难道认为舜也过分吗?
 
  ——孟老先生啊,话不是这么说的,人家明明是说你过分,你马上抬出个舜来。舜是大圣人,战国时代的读书人当然不敢非议,这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又是什么呢?
 
  愤怒青年彭更没被吓唬住,说了一句直指要害的话:“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这是惊雷,两千年来响在知识分子的噩梦里:你们这帮家伙,不劳动而白吃饭,不行!
 
  孟子不得不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他看着彭更愤怒的眼睛,必是从中看到了广大的沉默人群。于是他字斟句酌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社会分工不同,知识分子行仁义之道,守精神家园,也算是一份工作,应该像木匠和修车师傅一样有一碗饭吃。
 
  彭更愣了一会儿,忽然,他更生气了:难道君子追求真理就是为了混碗饭吃吗?
 
  孟子的回答我不想引述,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孟子》。我的兴趣在于彭更如此迅速地改变了立场,而且对他的自相矛盾毫无自觉:一开始他认为思想不是劳动,不劳动而吃饭是可耻的,但紧接着他又宣布,如果思想是为了吃饭,那也是可耻的。精神活动不仅是“事”,而且是无比纯洁的“事”,不应掺杂任何世俗考量。写小说就是写小说,不能想着挣版税。
 
  两千年前的那一天,孟子面对这个弟子,一定感到极为孤独和疲倦。彭更在那一刻远比孟子强大,他同时占领了两大高地,居高临下,胜券在握,而孟子的任何辩解听上去都像是陷入重围的徒劳挣扎。
 
  一方面,从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出发,人们理直气壮地质疑那些手无缚鸡之力而空作玄远之谈的书生;另一方面,从精神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出发,人们也理直气壮地质疑那些以精神为业的人们的世俗生活:你为什么不纯粹?为什么为稻粱谋?为什么做不到通体真理、天衣无缝?
 
  两大高地绵延不断,孟子及孟子的后继者们在高地之间的深渊中挣扎求存。曾经,不劳动是知识分子的原罪;而今天,在捍卫精神纯洁性的名义下,“理想主义者”会在任何精神现象的背后闻嗅铜臭和私欲,然后,他们宣布:所谓“精神”,不过是苟且的权谋,果然如此,总是如此。
 
  面对后一种责难,孟子的回答是蒼白无力的,他实际上说:请你读我的书。你不应追究我的动机,就好比你尽管吃鸡蛋而不要去审查下蛋的母鸡。这当然不行,有时审查母鸡是必要的。两千年前的那天,如果换了我,我宁愿如此回答那位彭更先生: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都终究离不开人要吃饭这个事实,他的思想、想象和精神是他在世俗生活中艰难搏斗的成果,即使是佛,也要历经磨难方成正果,而人是带着满身的伤和罪在思想。思想者丑陋,纯洁的婴儿不会思想。
 
  我知道我也不能说服他。这个叫彭更的人,他的激情和理想有更持久的力量,那就是,不管以劳动伦理的名义,还是以精神纯洁的名义,都不能剿灭人类的精神生活。


    作品集关于理想的文章 李敬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