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不到好工人
时间:2021-05-03 作者:吴伯凡 点击:次
在德国,上大学的人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很多人中学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一家企业。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培训学校很多,员工进入企业以后,企业会先花一两年的时间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完,这些人就是非常合格的产业工人了,以后可成长为高级蓝领。德国产品的质量之高、工艺之完善,跟这种严格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而让人感到诧异的是,他们的工资并不低。
其实过去在中国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后来这种传统没有了。20世纪50年代,一个八级工能养活八口之家,工资比工程师还要高。我跟格兰仕的老总俞尧昌聊过,他跟我说了一些让我感到很吃惊的事实。
格兰仕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在世界上称为行业冠军的企业之一。俞尧昌跟我讲,他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招不到人,招不到好的蓝领工人。由于现在大学扩招,孩子们都去读大学了,不愿意读职业学校。
1999年,我國的在校大学生才500多万,2015年则达到3700万。大学扩招以后,一些本来上不了大学的人也去上大学了。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这些大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大学的师资、教学资源跟不上扩招的步伐,造成整个教育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那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不到好的生源。
企业的薪酬体系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可能促使大家一门心思地要“学而优则仕”,仍然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干体力活儿、做手工制造还是比较低级的。薪酬体系上也是这样,中专、技校毕业的,工资就比较低。
所以,我国的这种价值标准和薪酬体系,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蓝领工人,哪怕是高级蓝领工人。
我们现在提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但这里头含有对“中国制造”自身的不耐烦、不自信,甚至是有一点儿不务正业的心态。
我们说起丰田,就是“丰田制造”,没听说过“丰田创造”,这并不妨碍丰田成为一个大公司。丰田的创造性融入了这种制造过程中。真正高端的制造,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前面说的一个八级工的工资要比工程师的高,在日本就是这样。对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应该多于接受通才教育的人数才更加合理。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化国家,没有工业化基础人才的推动,是很难完成工业化进程的。目前,制造企业招不到合格的蓝领工人,同时又有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说明了现有教育的偏差。
德国、瑞士、日本这些真正的工业化国家,注重的不是“学历教育”,而是本身的素质教育。比如在日本,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设有“动手教室”,学生可以学木工、设计、绘画、陶艺等。在日本人看来,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坚持在教育当中强调“做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