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微信症候群(2)

 
  随着微信群商业化的发展,群营销中也出现了不少坑蒙拐骗的案例。在一些微信群里,不时有人发来某某产品的促销信息、某某产品的使用报告等,这有可能就是销售陷阱。大学生张媛说:“我曾经在一个都是熟人的群里买过瘦腿袜,号称‘德国制造’,每双298元,还必须两双起订,群主说亲自试穿效果特好。我当时觉得熟人推荐的会比较靠谱,结果买来后穿了一天就脱丝了。”
 
家长群的“江湖恩怨”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用于沟通的家长微信群,老师发通知、留作业等都变得方便快捷了,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家长微信群也一样。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家长微信群就是一个江湖,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暗流涌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位北京的妈妈吴倩认为自己过得“惊心动魄”。周六下午陪女儿上钢琴课时,吴倩关了手机,下课后一开机,女儿所在班级的家长微信群里,未读信息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原来,就在这段时间里,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群安排了任务,向家长们征集“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口号。吴倩看到时,群里的家长已经争先恐后贡献了上百条口号,有的家长一个人就写了七八条。看到这些,吴倩一下子慌了,急急忙忙给几位大学同学打电话,让大家一起帮她想口号。终于,吴倩从同学们“友情赞助”的口号中选出了3条上交。直到看到还有几位家长在她后面交口号,她才松了口气。吴倩所谓的“惊心动魄”,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小题大做,但身为家长的人,基本都能理解吴倩的焦虑。为了孩子,家长们不但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争先恐后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纷纷利用各种机会讨好老师,有时候甚至不惜谄媚、拍马屁。李君如的女儿是学校管弦乐团的成员。一天,管弦乐团的老师在微信群中发了一张图片,是一罐杭白菊,并感谢了送杭白菊的家长。结果,第二天就有家长送去了胖大海,第三天就有家长送去了亲自熬的银耳汤,最后,整个乐团的孩子都没有喝完这些汤。“虽然我也觉得家长们有点过分了,不过,这就是家长在替孩子向老师争宠,谁也不想落后。”李君如说。更让家长们普遍感觉不好的是,有的家长喜欢实施“经济绑架”。比如说,学校要开运动会,立刻有家长在微信群里提议:“我们凑钱给全班孩子买饮料吧。”很快,群里其他几名家长也纷纷表示,“我们凑钱买帽子吧”“凑钱买面包”……在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按理说,老师的感觉应该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家长微信群,我是能不进就不进。”上海某中学教英语的郭老师说。对于家长们在群里发的感激、恭维之语,郭老师看得很清楚:“不少都是虚的,我知道有些并不是家长的真心话。”的确,一个班如果有40名学生,学生父母一般至少一人在群里,那么,一位老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位家长,要一一回复这么多人的问题、问候,想想就累。因此,很多老师开始逃离微信群,有的学校甚至明令禁止老师进入家长微信群。“我们总觉得用微信节省了时间,但其实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无用的周旋上,比如回应家长的‘感谢’等等。此外,用微信也没办法把话‘说透’,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电话或者面对面交谈的方式。”郭老师说。问题绝不仅仅来自微信这个沟通平台,未来必然会有更加便捷的平台出现,但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的话,今天在微信群中出现的“江湖恩怨”,明天还会延续。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