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黑色帝国的根苗,早在20年前就种下了(3)
时间:2018-12-26 作者:宋金波 点击:次
在中国,有着“通天帝国”梦的卖保健食品的老板,可能还真不少。
这些“帝国”的根苗在2000年前后,也就是中国入世前后,就种下了。当然,种下根苗的,何止这两个领域。之后这20年来,几乎每个行业都吃到了大量的改革红利,良莠齐齐疯长,也很自然。风口来了,并不辨黑猪白猪。
当然,绝不是说,“入世”本身的开放与引入有问题。但是,“马后炮”一点看,在这种引入、嫁接过程中,相关的监管与“原产地”生境“形似而神不似”,甚至“形神皆不似”的情况,确实存在。像保健食品,实际上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嫁接品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重点可能不在改了什么,而看什么没有改。
除了民众科学素养等很难细究的因素,以及行业监管的差异,另外一个对两个舶来品生长影响巨大的因素,应该是司法环境,尤其是司法在多大程度上维护了个人的权益,比如说,类似“周洋案”中的受害人。
即便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入世”的节点意味。还记得当年的“职业打假”“王海”吗?很多打假人都认为,“第一代打假人”最风光的时候,就是在2000年前。还记得2003年被殴打致死的“调查员”黄立荣吗?他调查的对象,就叫“北京‘美丽人生’保健品公司”。
也在2000年前后,“龙胆泻肝丸”肝损伤案的受害者,面对庞大的企业,在没有得到期望的司法支持。
从20年的尺度望下来,“保健食品帝国”刷屏的时间点也是耐人寻味的。帖子中的事发生在几年之前,为什么现在才得到了这样的关注?仅仅是因为自媒体公号用足够煽情的文字把它包装成了一个悲情故事吗?难道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类似的问题一直存在,甚至类似的悲剧一直时有发生吗?
当然不是。
因为“保健食品帝国”的根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稳当了。哪怕就用“L”形、“新常态”来解释,从直销&传销的角度,继续扩张的链条肯定不如之前那样结实;从保健食品的角度,由于民众医疗压力凸显,也会积累更多焦虑,保健食品暴露出问题的机会变得更多。另一方面,民众对公共服务不完善之处,在顺风顺水时的容忍度,与需要“共克时艰”时,当然会有不同。况且,在这样的当口,来钱太容易的行业,吸引的又怎么只会是普通民众的注意力。
从2000年到今天,时间已经足够一代年轻人长大。一次巨大时代潮涌的推力,促成了一次万物野蛮生长。眼下当然不是落幕,但也可能留下了够长的时间体会和思考。潮水退去的时候,可以看到的太多,其中固然会有许多倒霉的家庭,恐怕也少不了那个庞大的“帝国”。
不是虚妄,是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