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知道内幕的人,可他大概率是骗子
时间:2018-12-16 作者:老猫 点击:次
很多老人都上当受骗过,上当受骗的老人,很多都栽在保健品上。先是免费送筐鸡蛋听讲座,接着接大家去郊区免费旅游,转上一圈下来,甜言蜜语,几千块钱是要花的,算是起步价。
除了保健品以外,还有卖保险或者卖移动套餐的。我也纳闷了,保险一般都是躲着老年人走,怎么到了菜市场就盯着老太太呢?幸亏我妈意志坚定,回答就俩字儿:“没钱”。回来也没说明白对方卖的到底是啥,但一看那个纠缠劲儿,我妈就本能躲了。英明。
我估计,每家都有老年亲戚,扒拉扒拉,周边被坑钱的肯定都有。听到过的最极端的例子,有位老年人买保健品,家中堆积如山,吃不了了,亲戚家小孩子来串门,就往人嘴里喂,把家长吓坏了。还有老年人买保健品欠了债,卖房的,甚至为此动员亲戚卖房。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被骗子们盯上呢?通行说法是人年纪一大思维就不行,容易昏聩,即便帝王将相也不免,如齐桓公、唐明皇、乾隆皇帝等等。年轻时神武清醒,岁数一大就稀里糊涂。普通老年人就更跟不上形势了。加上一篮子鸡蛋确实是个便宜,老师专家们又确实有煽动力能洗脑,推销的小伙儿姑娘嘴又甜,老年人又生活寂寞,分析起来,这样的群体,似乎不骗他们都不正常。
其实我说,不是这样的。上当受骗,和年龄没关系。想想看,三四十年前,现在的老年人还是青壮年的时候,其实也很容易被忽悠。就说红茶菌吧,当时谁家里没有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大家到处要菌种。还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气功班。那时候我还小,被朋友带着参加过一个气功讲座,在一个大礼堂里。台上师傅发功,要大家都站着,意念放松,安安静静呆一会儿,就问台下人有什么感受。我还在找感觉呢,就听见有人大声说:“脸,热了热了。”师傅立刻说,神功起作用了。下面一片应和之声,好像一个礼堂的人全都感觉面红耳赤了,接下来掌声雷动,我自己也觉得脑门发烫。
讲座结束,礼堂门口花三块钱买了瓶大师发过功的信息水(不能代买,代买则不灵,价格比当时市面矿泉水贵一倍),拿回家,似乎人生特别关键的时候才能喝。然后是辟谷,不吃饭。饿了怎么办?到楼下街心花园去,找棵大树,在它面前采气。我是饿了两天实在扛不住了,路过副食商店时进去买了个猪蹄儿,然后就着信息水给吃了。我想,再不吃肉要死,这也算人生关键了吧。
后来我猜,第一个喊热了的人,没准就是个托儿。
20世纪90年代气功热潮20世纪90年代气功热潮
当然我也不知道那么多喊热的人,最后都饿了几天,下一次讲座去没去。我吃猪蹄儿了,自然不好意思再去。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不是出生某个年代的人,才容易上当受骗呢?比如说,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思维的影响,头脑就变得一根筋了,思路也有了定式,然后就被骗子诱上了道儿了?
似乎是,但也不全是。《笑林广记》里的段子,改头换面拿到微博或者朋友圈里,照样有人转发,古代那些早被写进书里的骗术,现在照样也有人上当。这说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有骗子的市场,哪怕朝代更迭也不受影响。所以永远有人上当。
因为总有人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什么叫奇迹呢?超出日常生活经济规律,突然的小宇宙爆发,突然的超能力以及突然的暴富或者百病不侵,都算。机器猫就是奇迹,总能从肚兜里掏出点什么,让主人变神奇,或者实现某种愿望。好莱坞的各种联盟也算是奇迹,天降绝技快意恩仇,活得容不得半点憋屈。人总是愿意相信奇迹的,即便是年轻人,也希望花最小的代价减肥降脂,那就是吃胶囊药片呗。不劳而获谁不愿意呀。这种心态,就会给骗子营造土壤,骗子总喜欢给你创造点奇迹,比如告诉你,吃下某种神奇的东西,夜度十女,金枪不倒。吃下另外一种什么东西,抗癌益寿,精神健旺。还有,买个什么理财,年收益率百分之十、二十甚至更多。你就算第一反应不信,也会想办法说服自己信的。
诸如此类,总是以不同形态出现。前一阵子看到不少人转发锦鲤,有人还天天转,就知道有人在相信奇迹。要我说,一大半赶时髦起哄的,还有一小半,真信。
奇迹这个事情是会发生的,但之所以称为奇迹,是因为发生的概率很小。如果仅仅随便怎么样就能遭遇的话,那就不是奇迹了。可以寄希望于奇迹,但不能把大多数希望寄托在奇迹上,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好多人相信自己可能也许大概万一就遇到奇迹了呢?反正也损失不了什么。
等你老了,没准损失就来了。
2017年3月,成都一老人投资保健品等项目被骗百余万2017年3月,成都一老人投资保健品等项目被骗百余万
过度自信是一拨人,过度不自信也是一拨人。活了几十年,多少有点世界观了吧,至少对这个世界应该有自己大致的、成体系的看法了。但依旧不是,网上的鸡汤文,各种居高临下姿态的文章,依旧被转来转去。随便讲点啥道理,只要姿态是正面的,都深以为然。这个,说到根儿上,还是没有主心骨,还是从内心根源特别需要一个主心骨。
这就给许多专家啊公号啊留足了赚钱的空间。就拿房价来说吧,他们会一边说房价还会跌盼着涨的都别做梦了,一边说房价明年反弹现在不买就后悔去吧。反正,里外里都是道理。这些文字都有好多人看,看来看去还问,到底房价是会跌还是会涨啊?
问谁呢?那些装大个分析房价的洗稿写手,买过房吗?
这一类问题,多看看新闻就能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比如房贷是不是还那么难批,利息是否在走高,限购有没有放松,大家手里的现金还多不多,政府部门最近又有什么表态,诸如此类。留点神,自然有大致的结论。可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操这个心,他们只愿意看到一个现成的判断,这个判断符合预期,就高兴,嗨到巅峰了还造神呢,不符合预期,就郁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