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凭什么认定生活会越来越好?
时间:2017-12-25 作者:张明扬 点击:次
2002年夏天,大学毕业前的某次宿舍夜谈会上,一哥们雄心勃勃地说,他的人生梦想是十年内赚到一百万资产。当时我就差点笑喷出来,想什么呢,一百万,吹牛也要讲点职业道德不是?那时,我和大多数同学的职业梦想无非是买部新款手机,最好是翻盖的。而房子,在我们那时的观念中,一结婚肯定就有了,哪里还值得当作梦想。
十年后,托中国房价狂飙突进的福,哥们有了一百万,我也有了一百万,可能所有的同学都有了一百万。
不仅仅是一线城市,大多数中国城市中产已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财富扩张,在我们的历史经验中,收入是永远增长的,资产是永远膨胀的,生活是越来越好的,未来是没有风险的。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盛世啊!
42岁的中兴通讯程序员欧建新应该也是真诚地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他几乎所有的生活设计都建立在这个美好的预期之上: 二套房(有房贷)、二胎、妻子全职带娃。当这个资产很可能“高达”千万的中年程序员面临着失业的威胁时,他便决绝地从高楼上纵身一跃。你当然可以痛心地批判欧建新冲动、偏激、脆弱甚至不负责任,但欧建新似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熟悉的那个“昨日的世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他拒绝去面对一个陌生的脱轨未来。
或许可以这么说,欧建新信奉的是“生活越来越好”的经典中产价值观,他逆袭自寒门的二十年生活体验在不断自我强化着他的这一信念。当此种价值观在现实中崩塌,欧建新就在不期然间成为了“殉道者”。
从价值观层面而言,中国大多数中产都是欧建新。他们习惯了几十年的经济扩张期,消费和生活安排都基于“生活越来越好”这个预期,不当举债,不当计划孩子教育,不当建立消费习惯。一旦预期被意外打破,顷刻就是大厦将倾。
但凡经历过经济极速扩张期的人群,都会将“生活越来越好”当作真理来信奉。日本人、香港人和台湾人,都有过此种从笃信到幻灭的黑色经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有太多像欧建新一样的“殉道者”,他们或许还未破产,但人生信念已然破灭。
但在中国,正因为我们仍然处于经济扩张的大周期之中,享受了几十年改革红利的中产们依然持有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尽管他们在口头上连篇累牍地声称着“中产阶级的焦虑”,但在行为模式上,仍然和前几十年一样激进。
昨晚是平安夜,朋友圈里一派纸醉金迷盛世芳华,愈发显得中产焦虑和中年危机只是一种短暂及边缘的矫情和姿态,如同红黄蓝虐童事件发生时的激愤一样急促。原来我们的很多情绪只是一种快消品。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朋友。他说自己很焦虑很悲观,被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倾轧得喘不过气来,但他却又很自信的让太太辞职回家带小孩,备战二胎中,同时供着两套房的房贷,开着一辆价格不菲的中高端车,前一段刚刚带着全家老小去马尔代夫度假,平安夜去了一家据说和米其林有些远房关系的饭店杯酒人生了一把,酒酣耳热之时告诉妻子:自己压力再大也要让孩子上年收费六位数的国际学校。自己都被自己的奉献精神感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