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速度与激情8》?(2)
时间:2017-04-27 作者:徐元 点击:次
实际上,就在《速激8》上映的两个月前,还有一部风格类似的美国大片在国内卖座不俗。最神奇的是,这部《极限特工3》,也是《速激》“光头一号”文·迪塞尔领衔主演,而且两部影片的情节几乎是一样的:一位蛇蝎女子是为最大的恐怖分子龙头,她抢来了极度高科技的遥控武器装备,妄图造成文明世界的大规模杀伤,幸好,我们混不吝的光头大侠,得到了一个功夫高手的鼎力相助(分别是甄子丹和杰森·斯坦森),在一架遍布打手的飞机上大开杀戒,从而粉碎了阴谋,拯救了世界。在这两部片里,迪塞尔贡献了毫无二致的猛男造型和面瘫演技,如果只是看剧照和片段,我们根本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不过,虽然《特工3》的制作成本、演员阵容略逊一筹,但它和《速激8》之间,还远远算不上是李鬼和李逵的关系,大略和从前的《天地大冲撞》对阵《世界末日》、《白宫坠落》碰上《奥林匹斯陷落》相当,是好莱坞大片题材撞车的又一笔新案例。然而,文·迪塞尔还身兼两部影片的制片人,情节雷同的问题,具体到他身上,显然还是难辞其咎的(所以,好莱坞业内不时有指摘他懒散任性、甩大牌不敬业的言论,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实则迪塞尔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惩罚,《极限特工3》的美国本土票房相当低迷,4000万美元的收入,还不及制片费用的一半,算是近况不佳的派拉蒙影业的又一次惨败。此外,比起叫座又叫好的《速激7》,《速激8》在北美的反应也平淡了很多。
可是中国市场实在太给面子了,没有多少宣传营销和前作积累,《特工3》也拿到了11亿票房——开胃菜都如此受欢迎,作为正餐的《速激8》更是赚到盆满钵满。这背后,其实倒能看出“中国观众”的一个共性:1980年代好莱坞肌肉动作片美学,最对我们的脾胃。
就和尼古拉斯·凯奇成为中国影迷的老一代传奇差不多,英国跳水运动员出身的杰森·斯坦森(如今我们昵称为“郭达·斯坦森”)则是新一代旗手,他和他主演的大量B级片,在中国有着一个稳定长期的观众群。而“光头二号”岩石·强森,被誉为“新施瓦辛格”,虽然在中国人气略逊,但也不愧是动作片的一大符号。当他俩加入到文·迪塞尔的战队后,三大光头猛男确实集合了三山五岳的动作片迷。
所以,《特工3》和《速激8》的情节几乎一样,我们并不太在乎。重要的是,当我们看动作片时,我们关心的可不是剧情、表演、逻辑、情感这些劳什子,而是欣赏种种有创意有执行的爆破、飙车、枪战、肉搏——就是啊,都来看汽车了,“还要啥自行车呀”?
《速激8》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可是影片的画面也切实地告诉我们,这钱花得实在。从第一集的《速激》里的丰田、本田、三菱改装车,到最新两部的飞机、坦克、潜艇齐上阵,从最早的“飙车”到最新的“反恐”,《速激》系列其实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所以,也不必纠结它和《极限特工》的撞脸了,如果没有打算毁灭世界的超级恐怖分子团伙,好汉们哪能上天入地无所不为地打砸抢烧呢?电影公司怎么能拍出土豪任性的动作猛片呢?
何况,《速激8》的各种动作场面,原创性虽然欠奉,然而“完成度”的确惊人,尤其是它们还一一叠加在了一起,特别有一种加大加量豪华海鲜拼盘的气概,于是也就特别的对我们这个爱吃自助餐爱吃到撑的民族的胃口。
看一部《速激》,就相当于了看了一部《碟中谍》加一部《极限特工》,外加一部《非常人贩》。其实,就和《阿凡达》《2012》《变形金刚》的火爆一样,《速激8》(其实还要算上《捉妖记》和《美人鱼》)“太超过”的那部分票房,很多来自于一年进不了几次影院的外围观众的捧场。
这也说明了,随着中国市场的入局,世界电影又开始了一种新变革。那就是电影又部分地回到了它最初的原生态:记录奇观。在电影问世之初,硕大的银幕上播映出了火车进站的实况,于是让在场的观众大为震撼,而爱迪生主导的“西洋镜”,功用也与之接近,其本质和街头杂耍、马戏团相差仿佛。而电影和戏剧联姻,变成“叙事文艺”的一类,则是后来的事了。
《变形金刚》《极限特工》《速度激情》在中国都取得了超过其本土的收益,而且中影、上影等中国电影资本,也都逐一变成了这些影片最新版本的联合出品方,不难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剧作上完全放弃追求,而动作特效上愈发奢侈的“美国大片”,会逐渐变成新的“天朝特供”,成为世界影坛的蔚然一景。
马戏团没有了,于是我们都去看《速度与激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