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达康书记在金山修路,怎么就出了人命?

达康书记在金山修路,怎么就出了人命?

  《人民的名义》已引起人们很多的评论了。我比较认同一种看法,从结构和深度来讲,这个剧本身还不够深刻。至少它完全没有跳出周梅森自身作品的固有叙事套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角力。但它的确集成了近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变革诸多方面的元素,涉及面很广。因而仍然值得讨论。而这种讨论,我更倾向于采用一种立体的、跳脱的方式,半虚拟化半现实化的方式,这需要脑补一些剧本中根本没有展开甚至完全忽略的结构和时代要素。下面我尝试解剖一只麻雀——李达康金山修路事件。
  
  一、李达康县长为什么要修路?
  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修路,中国人向来是一把好手。中国奇迹的背后,未尝不是基建奇迹、修路奇迹。无论是人迹罕至的冻土高原,还是人气全无的睡城、鬼城,有人的地方,没人的地方,中国人都能给它铺出一条神奇的天路。这一点非但我们自己丝毫不会自谦,就是在世界上也早已名声在外,以至于“美国优先”的总统先生也时刻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防火防盗防中国企业抢基建生意。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致富光荣”。而经济建设千头万绪,何以致富,孰为优先呢?1982年四川省眉山县县长徐启斌在加宽改造眉山县公路建设时,喊出了一句脍炙人口很快传遍全国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这句话已被亚投行代言,满世界地传播,成为第三世界话语的一部分。
  当我们行驶在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一样平坦宽阔的道路上时,很难不感慨惊叹那个疯狂架桥修路的基建年代,那个比尔·盖茨所说“中国两年时间用掉美国一个世纪水泥”的旧常态年代,那个达康书记还只是达康县长的青春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李达康从省委机关来到汉东省有名的贫困县金山县担任县长时,给县委书记易学习讲的也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这个道理,后者并非不懂。易学习的老婆就是本地人,炒得一手好茶。后来省委书记沙瑞金来易家做客时,两口子还送了他几斤自家种的茶叶。茶叶长在茶山上,这是生活常识,剧中这个情节就暗示我们,金山的产业结构是典型的山区经济。
  
  山区,是特别容易陷入“资源诅咒”和“贫困陷阱”的一种区域形态。我做这样的推测有三个依据。
  其一,山区有丰富的特产和资源,适宜靠山吃山。农产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大宗农产品即一般的粮棉油作物,全国各地具备条件的地方都可以生产出来,因而它的销售和流通也一定是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因而其价格一定是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价格的市场调整过程也会非常迅速灵活。
  还有一类是带有严格地域标签限制的土特产品,比如山核桃只产于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其他地方你想贴牌都做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产出的条件。这类特产就很容易奇货可居,完全可以掌握定价话语权。大宗农产品一般在平原,特色农产品往往在山上。
  其二,山区农民坐拥相当规模的承包山地、承包林地,却无力开发。根据八二宪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个条款规定了农村土地包括山地的集体产权性质。在农村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包产到户也从“平面”走向“立体”。在中国的很多山区,你都会听到当地人在总结本地资源禀赋特点时,使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夸张说法。所以我们通常在平原地区听到的农田面积人均“一亩三分地”,到了山区还要可怜。但另一方面,山区农民承包到户的山地、林地面积,却大得让人羡慕,户均十几亩甚至几十亩都不鲜见。
  对于山区农家来说,如何开发利用这些数倍于耕地的山地、林地,成了最大的问题。大山就在眼前,抬头就可望见,可是山区开发基本不能指望农业机械化。那么纯靠人力?就自家的几个壮丁,就算有愚公移山的意志,也只能望山兴叹、无可奈何。因此,山区农业要搞好,必须依靠外部资本的投入,从无力开发的小农手中流转山地、林地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开发,才能把资源盘活,让资源变现,企业获得利润,农民获得地租。所以丁磊要上山养猪,褚时健要上山种橙,相比资本下乡,资本上山的争议要远远小得多。
  其三,山区农民的住房往往依山傍水、就势而建、非常分散。北方平原的农村一望无际,因而农村的居住格局也比较密集。南方的山区丘陵地带,农民建房的可选择余地要小很多,布局也就相当分散。用朱镕基在八十年代对上海农村住房分布情况的形象评价就是,像“羊拉屎”——东一坨西一坨。从资源集约要素集聚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散化布局对于基础设施的铺设是相当不利的,其效率损失也是比较高的。
  熊万胜教授曾分析比较过“村”和“庄”的差异。他认为,村和庄的分化的实质,是从小农经济的自然聚落体系到农业规模经营的现代聚落体系的嬗变。村是一种生活空间,以南方的村落为代表;庄则是一种生产空间,以北方的庄园为代表。随着现代农业的继续发展,在农业和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之后,未来的北方大平原上可能见到的场景,将是庄园的“庄主”(这里并非指所有权,而是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大户)定居于城镇,农村完全变成一个生产空间,不具备生活功能了。美国式的农场大抵如此。
  但是除了这类“农庄型村落”之外,也一定会有另一类“社区型村落”,任你如何农业劳动力转移,这类村落总是生机不减,人气旺盛。两类村落、两种农村的性质不同,前景也不同,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如“返乡体”一般不加分辨地对正常的村落兴衰伤春悲秋、大发乡愁。
  
  汉东省金山县显然应该属于那种有特色农业支撑、同时也有较好人口条件、相对比较平衡的发达地区山区农村。即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上世纪90年代,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成为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如果我们还记得1996年央视春节晚会上赵本山、范伟等人出演的小品《三鞭子》,应该对于“修路”对山区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有更具象化的了解。


作品集人民的名义影评
相关文章: